阅读历史 |

第514章:小人心难测(1 / 2)

加入书签

梁国公府,后宅花厅。

狄仁杰亲手给崔耕斟了一杯酒,道:“今日之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崔著作你居功至伟啊。来,老夫敬你一杯!”

“哪里,其实主要还是庐陵王表现得好,下官只是出了个小主意而已。”

狄仁杰道:“关键当然是庐陵王。其实陛下也知道,庐陵王说的那些话,十有八九,是你崔耕出的主意。但那又如何?只要庐陵王愿意当众表态,维持大周的存在以及与武家和睦共处,她就心满意足了。”

说着话,狄仁杰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继续道:“老太太也是没办法,只能是自个儿骗自个儿了。无论庐陵王说这话的时候是真心还是假意,她都当真的听!”

崔耕也明白这个道理,“唉,陛下也是一代英主,沦落到这个地步,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

“谁说不是呢?不过……生死轮回,枯荣循环,乃是世间正理,谁也免不了的。”

顿了顿,狄仁杰似乎想到自己也来日无多,不由得一阵郁郁,转移话题道:“好了,莫说陛下了。还是说说二郎你吧?你究竟是怎么想到,来个“三箍周万年”的呢?真是神来之笔!”

崔耕的灵感来源,当然是后世的典故“一桶万年青。”

当时,大清康熙帝在位,群臣献上各种珍贵的礼物。名臣高士奇家贫,又为官清廉,没什么珍宝送上,就灵机一动,献上一个木桶。木桶里面装着青草,起名为“一统万年青”。

青乃是“清”的谐音,康熙帝大喜,重赏高士奇。

崔耕今天同样是献出了桶装青草,不过是把其“寓意”做了几个变化。

后世对武则天关于身后事的安排,记载的非常详尽。崔耕略施小计,就能让庐陵王句句都搔到武则天的痒处。

当然了,这番前因后果就没必要

对狄仁杰解释清楚了,崔耕轻笑一声,道:“也是庐陵王洪福齐天,在下一时侥幸想到的。”

“哪里,崔著作过谦了。你智计百出,哪是“侥幸”二字,所能形容的?恐怕这日后的大唐江山,要要多靠你辅佐了。”

说着话,狄仁杰突然从怀里拿出来一张纸,道:“崔著作,你看看这样东西什么?”

“这是?”

崔耕接过来一看,却是一份文契,说某年某某月某日,某人愿意拜某人为师。日后,为师的定然诚心教导弟子,为弟子的,也定当尊师重道。如违此契,人神供奉。空口无凭,立字为证。

上面的师徒人名都是空的,只有保人那里,写了三个大字:狄仁杰。

崔耕沉吟道:”“狄大人的意思……是有人想拜下官为师,托到了您这边?这位的面子,还真够大的啊!”

狄仁杰微微摇头,满不在乎地道:“崔著作收几个弟子也可,拜人为师也行,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

“什么?”

“你得在这上面签名儿!”

“嗯?”崔耕心中一动,道:“那下官若是收弟子,可以收谁呢?”

“太多了,比如左威卫大将军薛思行的孙儿薛万刚,魏相的孙儿魏明方……等等,”

“那下官要是拜师呢?”

狄仁杰笑吟吟地道:“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著作,你自己随便选一个吧。”

“我……”

如果说崔耕不知道薛思行是什么来头的话,那对“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就太了解了。

这五个人,乃是日后发动“神龙政变”,逼武则天让位给李显的关键人物。

既然如此,狄仁杰为何要自己签这份文契,也就昭然若揭了。

崔耕苦笑道:“狄大人,您这是要下官我签一个投名状啊!”

不错,就是投名状,一旦事败,陛下就可以照着这些文契抓人了。”狄仁杰正色道:“老夫恐怕是看不到复兴李唐的那一天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崔著作这些青年才俊的身上。不知……你可不肯签这份文契呢?”

……

……

这边狄仁杰和崔耕密谈,那边李显却被武则天留了下来。母子重逢,密室相会,虽不到抱头痛哭的地步,但畅叙别情,也是充满了天伦之乐。

母子俩谈了一个多时辰,武则天又赏赐了李显不少东西,并且道:“显儿你在京里的庐陵王府,虽然破败了。但朕想你在那儿也待不了几天,就没命人休整,你暂且忍耐几日。过几天,朕再给你寻一个更好的去处。”

比庐陵王府更好的去处,可不就是太子的东宫吗?李显再次跪倒谢恩,道:“圣人对儿臣的天高地厚之恩,儿臣真是粉身难报!”

武则天摆了摆手,道:“行了,自家母子,无须这番客套。呃……朕乏了,你跪安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