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6 第 96 章 (捉虫)(1 / 2)

加入书签

“竟然是先盖学校!”"为啥先盖学校啊?"“我还以为得先盖大队部……”

"对啊,大队部不是咱赵村儿的门脸吗?""是啊……"

台下寒寒窣窣的议论声不断。

赵新山抬手压了压, "都静一静,静一静,先听我说!"大家抬头,望向他。

赵新山举着喇叭,道: “咱大队的娃娃们冬天在老教室里上课,一间教室几十个孩子,炉子就那么大点儿一个,只有坐在炉子周围看火的娃娃能暖和暖和,隔一个人都不热乎,孩子们手上全是冻疮,拿笔拿不了,翻书都冷得不敢伸手,个个冻得流鼻涕,咋好好读书?"

底下,一众有孩子的社员们纷纷点头,大队长说得可不就是赵村儿学生们读书的现状。

“穷啥不能穷教育。”赵新山声音激昂, “谁敢说读书没有用?读书没有用,那工农兵大学,为啥都想去上,为啥都羡慕?读书没有用,赵柯咋就能带着赵村儿大队发展这么好?读书没有用,傅知青、刘知青他们这些知青咋能造水车、造土窑,让你们有机会吃白米饭、盖砖房?"

被点到名,赵柯神情平静,傅杭也只是微微侧头看向她,唯有刘兴学,微微挺胸。

“咱们不知道读过书的人懂道理、有见识吗?咱们不知道读过书的人机会多吗?不是读书没用,是咱们以前穷,拿不出钱培养娃娃们十年八年,看不见读书的出路,只能当它没用。”赵新山认真地看着每一张面孔,问他们, "咱就说句心里话,你们小时候,哪个没羡慕过别人家的孩子能读书?哪个没羡慕过余秀兰有赵柯这样进工厂上班儿的闺女?"

成年社员们下意识看向村里几个念过书的人,赵新山、牛会计、余秀兰……

小时候,大家都有干不完的活儿,只有他们,早早会写自己的名字,说话也很有道理似的,好像衣服也总是干净的。

所以从他们开始认第一个字起,赵村儿所有人就默认了他们不一样。对赵柯也是.…何止是羡慕,酸的很。

赵柯咋就能进工厂呢?自家孩子咋就只能在地里扒拉土?为啥好的都在一家?

人家一代一代越来越好,他们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扒拉土?没有人甘心。

人都有自个儿的不甘心,赵新山、余秀兰这种明显比村里人优越一大截的人,也有自己的不甘心

世界太大了,他们只不过是一个小村子里微不足道的一个人,优越在哪儿呢?

赵新山叹道: “咱们这些大人努力干活儿赚钱是为啥,不就是为了自家的娃娃们吗?哪怕孩子们读完小学,还是留在村里种地,有文化的人种的地,跟咱们这些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也不一样儿。"

至于咋不一样..

“赵柯说,外头研究出来的种子,种下之后,比咱们村儿里自留的种子能抗灾更高产,明年开春,咱们大队就买这种种子种。咱们大队还打算用一部分卖白菜的钱买手扶拖拉机,没读过书,能学会开,学修车费不费劲?"

这是大队第一次跟社员们说,要买新种子和拖拉机,而且跟全村人息息相关。

"大队长,咱村儿要买拖拉机啦?!""啥时候去买啊?"

"拖拉机得多少钱啊,咱大队买得起吗?"“那咱们村儿不就成十里八乡第一个买拖拉机的大队了?”

赵新山打断众人: “这是社员大会下一个事儿的内容,等会儿讲,现在说的是盖学校。”

社员们陆陆续续停下议论,有人喊: "大队长,俺们愿意盖学校,大伙儿都没意见!"

有一个人起头,其他人纷纷附和: "对,我们没意见。"

赵新山眼里露出满意之色,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我就继续往下说学校的规模,大队打算盖八间屋儿……"

“啥?!八间?!”所有人震惊, “咋这么多?那得多大啊?”

底下一片沸腾,赵新山出声压了两次,他们才消停下来。

“这个让赵柯给你们讲,她讲得明白。”赵新山把喇叭递给赵柯, "你跟大伙儿说说。"赵柯放下搪瓷缸子,清了清嗓子。

傅杭眼里有一丝心疼。

赵柯道: “小学有五个年级,两个年级放在一块儿上课,到底不方便。”

底下有人问: "一个年级十来个孩子,坐一个教室,多浪费啊。"

“我知道你

们要问这个。”赵柯耐心地说, “随着咱们大队的发展,村子里的孩子会越来越多,教育的重要性,大队长刚才已经跟大伙儿说了,早晚都要分开,不如一步到位,让村里的孩子们更早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

这是赵柯提议的,否则按照大队的保守规划,也就是比照现在小学的规模,建个两间教室对付着,说是以后慢慢建,可真拖下去,以后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那还剩下三间屋呢?"

赵柯回答: “一间作为老师们的办公室,教室分开之后,按照小学课程的需求,大队有可能会按照需求增加老师的数量,具体情况,到时候安排。"

底下,方静原本一直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倏地抬头。

增加老师,肯定得读过书吧?那她……

方静瞥向坐在她前方的几个知青,咬唇,有些后悔,现在庄兰、苏丽梅都跟赵柯走得近,连刘兴学和邓海信都比她跟大队接触多...

与她差不多神色的,还有胡和志,他上一次没能选上,如果增加数量,总不会又选不上吧?

社员们挺多疑问,总结下来就是,村子里孩子就那么多,老师安排多了,不浪费吗?这都是要给工资的。

赵柯给他们解释了一下“按照需求增加”,肯定不会一开始就补满。

而且,有一个打算,大队开会的时候说了,但是不好现在跟社员们说。

那就是大队不打算局限于本村儿的学生,还会吸纳附近几个大队的学生。

有的大队没有学校,当地的孩子想要去上学,走几里地十几里地去其他地方的学校读书很常见。

学校扩大,师资力量扩大,他们在教育力量上更有优势,必然会有家长想要把孩子送到赵村儿小学来,这是必然趋势。

甚至赵村儿小学取代周遭几个大队的学校,也不是没有可能。

赵柯不等大家发问,直接说明剩下两间屋子的用途: “另外两间教室,是咱们大队的托儿所。”

"托儿所?!"

全村再次震惊。

他们倒是知道托儿所是啥,轴承厂有附属托儿所,有些双职工没法儿带孩子,就会把小孩儿送到托儿所去,但是他们大队又没有职工,咋还要托

儿所了?

“我知道,你们觉得没用,家里有老人可以照顾小娃娃,没有老人,还有姐姐照顾小的,最次,也可以背去干活儿,或者干脆往地头一拴,是吧?"

所有人理所当然,乡下都是这么干的,很正常。

“托儿所的目的,是把老人、妇女和一些孩子从家庭中解放出来。”赵柯扫过众人, “成年人就是解放劳动力,实现自我价值。尤其是妇女,领导说妇女能顶半边天,生育、做家务、照看家庭不是专属于妇女的使命,妇女一样为家庭付出,一样创造价值,一样为村子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妇女们立即响应。

“俺们也上工,回家还要家里家外的拾掇,一点儿不比老爷们儿干的少。”“暴雨那回,我们也没在家里舒舒服服地躲懒,也顶着暴雨救过庄稼啊。”"抢收也是,谁也没闲着……"

一群妇女们的战斗力无人能敌,没有男人敢在这时候冒头泼冷水,否则要被群喷的。

赵柯走到旁边,伸手。

赵芸芸帮她拿着挎包呢,赶紧打开,翻出一块儿红布条。

这红布条,赵柯早就买了,一直压在大队部,没机会拿出来。

“先安静一下。”赵柯挥了挥红布条,道, “另外,为了咱们大队的村容村貌,大队开会决定组成一个监督小队,由咱们村儿五十五岁以上的长辈们中选人担任,严格按照大队的规章制度监督全体社员。"

村里的老人们瞬间精神抖擞,还有他们的事儿呢?!

赵柯道: “需要选出咱们监督小队的队长和副队长,以及各小组的小队长。”赵二奶啥事儿都落不下,第一时间追问: “咋选的?”底下立即响起一阵笑声。

魏老太上次跟她闹矛盾,还没和好,出声挤兑她: “咋?你个刁歪老太太,还想选啊,跟你啥关系啊?"

赵二奶立即喷她: "咋跟我没关系,我不比你厉害,你个死老婆子可闭嘴吧!"魏老太白楞她一眼, "有能耐你就试试,看看谁选你,选你都是不长眼的。"赵二奶刷地站起来,就要过去跟她理论理论。

胡和志丢脸地低下头。

赵芳芳拉了拉赵二奶的手臂,小声儿劝: “奶,

你别吵了,开会呢。”魏大海也不耐烦地说他妈: “丢不丢人,快坐下吧。”两个老太太狠狠瞪对方一眼,别开头,各自坐下来。

赵柯和赵新山对视一眼,他们早就猜到村里这些老头儿老太太难搞,也正是因为他们难搞,才有监督员这一出。

赵新山开口: “所有人都有机会,平均分成十组,差不多五户一组,每五户推举出一个人选,监督小队的队长和副队长由全村共同投票,当然,监督小队只有监督权,发现不符合大队规定的事情,可以向大队举报,不能随意插手社员家庭事务。"

“监督小队也得互相监督,并且接受社员们的监督。”

"当然,这个监督小队并不是义务劳动,每年年终,经过大队和监督小队十三个成员共同投票,表现最好的三个小组,能够获得大队的奖励,分别是九块,六块,三块。"

还有钱呢?!

社员们七嘴八舌地议论。

有人问: “咋算表现好?”

“方方面面,劳动、家庭氛围、与人交往、好人好事……都在考量内。”赵新山为了节省时间,没有细说, "这些以后再说,先说分组。"

赵芸芸再次出场,展开一张报纸大小的白纸,贴在公告板上。

上面是村子目前的分布图,用不同颜色的笔圈成了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基本就是五户一圈儿,那个圈儿圈得奇形怪状,有的横着,有的竖着,有的十字花……毫无规则。

至少,社员们就看来,毫无规则。

实际上,大队划定小组的时候使了个心眼儿,有些特别硬茬子的老头老太太,平时就撒泼耍赖占便宜的,特地单独圈进无人可选的小组,给他们个小队长当当。

他们自己都当小队长了,不想被撸下去丢脸,就得板着那些臭毛病。

正好人齐,队委会不打算让社员们多想,再琢磨过味儿来,直接要求当场定下监督队长和十二个小队长。

赵新山道: “先选队长。”赵四爷握着烟杆,举在身前,胜券在握。

果然,全村儿大多数人率先推举出来,由他来担任监督小队的队长。

然后按照分布图,从最上面五户开始推举,马健妈,牛奶奶,赵五奶,老谷头……都没什么异议,直到

钱婆子。

钱婆子还没说话,钱家的儿子钱俊就抱歉地说: “大队长,赵主任,我们夫妻俩都忙,我妈得照顾家里,当不了这个监督小队长。"

钱家儿媳妇李梅也说: “是啊,我爹躺在炕上不能动,离不了我妈。”

赵柯淡淡地说: “监督员不用坐班,不影响你们说的这些,拒绝的理由不充分,驳回。”

钱俊扫一眼钱婆子: "我妈自己也不想当……"

“冯巧荷同志还没说话,你就知道了?”赵柯眼皮一掀,语气没有变化, "才说过,要从家庭中解放出来,人哪能成天待在家里?你这个儿子要是孝顺,应该要鼓励老母亲多出来走动走动吧?"

其他几个当上小队长的老太太立即附和:

“就是啊,平时大家伙儿在老槐树下唠嗑,从来没见过你妈。”“就算要在家伺候你们一家老小,那也不至于一点儿空都没有吧?”"这是集体交给大伙儿的任务,咋这么不积极呢?""你家是有啥大事业吗?跟我们这些老太太说说呗。"

钱俊脸色变了变,尴尬地笑: “是我自私了,那……那我支持我妈当。”赵新山瞥一眼悄悄给人施压的赵柯,轻咳一声,问: “钱婆子你没意见吧?”钱婆子抬眼,嘴唇微动,没出声儿。

赵新山等了几秒钟,飞快拍板, "好,没意见,那就这么定了,钱婆子就是第六小组的小队长,下一组……"

钱婆子张到一半儿的嘴不得不合上,有些茫然。

下一组的小队长,选中老木头,再下一组,轮到赵二奶所在的那一组。

几家人左看右看,眉头揪起来,这……这还哪有的选?只有赵二奶一个老太太啊。赵二奶洋洋得意,瞥了魏老太一眼,还说没人选她,咋没人选,她这不就要当上小队长了!

魏老太不屑地嗤一声,抻着脖子瞧她家在的那一组,冲同组的几家使眼色,让他们推举她。她也要当,不能让刁歪婆子比过去!

两个老太太互相较劲儿,最后都“顺利”当上了小队长。但魏老太,认为她更胜一筹,因为她监督的人多,知青点儿也由她负责。

他们之间的小九九,台上的人全都当看不见。

赵柯展示

她手中的红布条,道: “大队为了规范化,同意监督小队有专门的监督员袖章,我手艺不行,到时候你们拿了红布条,自个儿回去缝一缝。"

赵二奶好占便宜,三步两步窜上来,拿走赵柯手上的红布条, "这么一块儿,够干啥的啊?"

“大队还有,回头去大队拿。”赵柯不计较她啥心思,只小声叮嘱, "大伙儿都看着呢,不要偷工减料。"

&

nbsp;她不计较,赵二奶计较, 线呢?不能我自家出线吧?赵柯: ……去大队拿。

“这还差不多。”赵二奶慢腾腾地走下去。

赵柯无奈地摇头, 刚说完从家庭中解放妇女和老人,再来说说孩子……绕一圈儿,重新回到托儿所的幼儿托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