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活性细胞】(求月(2 / 2)
如果是这样,那是个好事情啊,当然这事不能说出去。
另外一边。
一家周边的裁缝店,老板询问充当探店的员工:“怎么样,这个鳄鱼恤是个什么情况?”
员工说道:“他们采用进口面料,然后生产出很多衣服挂在店里,供客人选择。价格方面,是比较贵的,一件衬衫大概需要50港币左右,但若是领子和袖口有磨损,他们可以替客户更换。”
老板立马说道:“这么贵,有没有订制?难道不需要量身宽身高,直接购买衣服?”
员工点点头,说道:“对,他们生产了各种尺码的衣服,客人试中就买走。一会儿,成交不少呢!”
老板立马不以为然道:“合不合身,要量了才知道,能穿得起高档服装的人,岂会随便买一套。我看,这个鳄鱼恤做不长。既没有商店里的成衣便宜,又没有我们这种订制裁缝店合身。”
员工不开腔,他自己认为觉得那样购物挺好的。
香港的码头,林志超带着家人正在期待胜利轮到港,大型货船上都有电报机,几百公里内是可以发送电报的。
倘若船队庞大以后,更是利用各船上的电报机,组建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这样一来,位于香港总部的电报室,就可以知晓全球商船的情况,并作出统一调度。比如通知某海域会有大风暴,那么经验丰富的船长
“来了,胜利轮进港了!”
一名环球航运的高管眼尖,高兴的喊道。
所有人纷纷朝远方看去,顿时露出激动的神色,胜利轮比自由轮更庞大,而且看起来更新,就像是崭新的货船一样。
随着大船的越来越近,胜利轮庞大的体型终于清晰的展现在大家的眼前,涂装着‘环球航运’标识,更是彰显出环球航运的实力。
码头有工人也看到这一幕。
“那是哪家洋行的大船,好威风凛凛!”
“小子,没看见上面有环球航运的标识嘛,这说明其老板是林志超。”
“林志超?就是那两艘自由轮的老板?”
“就是他!没有想到啊,我们华人也能出现如此有实力的船东,这艘船怕是得有一万吨以上了吧。”
一时间,码头上的人也议论纷纷。
林志超虽然刻意低调,但也不至于完全保密,所以船身上涂抹‘环球航运’的标识,就是必然要做的。
更何况,当他的船多了以后,谁又统计得出他有多少只船。
唐仲源隔空对林志超说道:“你这一下拥有近5万吨的货船,业务压力很大吧?”
有船没有订单,岂不是急得上火!
林志超笑着说道:“业务已经稳定了!前面两艘船都已经走上正轨,新买的两艘船,我打算去日本推销,将其按期限租出去。”
唐仲源点点头,他不懂航运,不会擅自评价这种经营方式的优劣。
不一会,大家登上胜利轮,受到了船长带领的海员热烈欢迎。
林志超一一和洋人船员握手,并安排环球航运的高管招待他们在香港享乐,水手一旦靠岸,想的就是寻欢作乐,毕竟海上那么多天,憋出问题了。
至于环球航运的海员,他们自然还没有资格,月薪一百港币,没有那么潇洒。当然,环球海员的工资虽然只有100港币,但毕竟船上包吃包住,所以他们又是香港高收入群体,若是攒钱,一年可以攒下不少。
随后,林志超也勉励环球的海员一番,鼓励大家上进,瞬间就燃起大家的干劲十足,恨不得立马为公司做贡献。
这些细节看得唐仲源等亲友暗暗称奇,他们发现林志超非常喜欢亲自激励最热血卖力。
这是一门技术!
后世叫做画饼,林志超一直坚持给员工画饼。当然,他画的饼,确确实实会存在。
下午,林志超就和环球航运的管理层开会,讨论旗下四艘轮船的事情。
会议开始,林志超就说道:“假如用‘金银号’将我们两条固定航线进行合并,即东京—香港—东南亚各港——澳洲,其余三艘船进行半年期的租约。大家觉得,固定航线是否能可行?”
金银号就是那艘8600吨的货船,取名金银号,当然这是中文名,船身一般都印英文。
因为在外面做生意,英文最好用。
此时的管理层,都明白了长期租约的好处,对于老板这样的安排,自然不会提出反驳。
高启强说道:“现在航运越来越繁荣,特别是日本经济开始发展,海运业务大大增加。所以固定航线几乎可以做到八九成的运输状态,不愁没有货物订单。”
早在1949年底,日本经济便已经开始得到美国的扶持,本身也差不多结束混乱状态。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我这次就争取将三艘船全部租出半年。待航运形势再旺一点,考虑下一步运营。”
众人没有提出疑问,便定下来。接下来,又是安排‘金胜号’、‘金银号’的手续办理问题,争取六月底全部到位。
至于海员,环球航运
至于再购买新船,环球航运还有尾款没有偿还,一时半会拿不出钱了。
随后,林志超对高启强说道:“你日文学得怎么样了?”
高启强立马诚实的说道:“估计不算好,直接沟通还有一些困难!”
林志超说道:“嗯,多和日本人打些交道,自然就熟练了。下周你和我一起去日本,环球航运以后的业务,主要还是靠小日本。它们有美国人扶持,经济只会越来越好,而日本地狭小,人口众多,对航运需求非常大。日本对外汇较严格,购船不一定来得及,所以对租船一定很热衷。”
日本对外汇管理严格,在四十年代末便已经制定了策略。而租船虽然签订的是长期合约,却是每个月打款,所以这就造成日本对租船非常热衷。
当然了,日本本身也会拥有很多船只,只是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经济需求而已。
“好的”高启强认真的说道。
其他高管纷纷将老板的话记在心里,因为这可能将是以后的经营大纲。
说实话,大家其实还是在心里有一些保留的意见,老板资金如此雄厚,应该多购买几千吨的中型船只,然后跑单程租约,这样肯定更赚钱。
如今全购买了万吨大船,显然不是个好主意。
到底谁的想法更好呢?
一切将在一年内见分晓!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