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笑到最后的人】(1 / 2)
天水围。
林志超陪着华闰公司负责人王忠义,来到这边考察,这是他和中资公司
毕竟未来三十多年,是华夏经济的爆发期,林志超如果仅仅依靠香港的地位,而不主动‘靠拢’;那么他在内地的投资,可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当然也算不上‘靠拢’,而是一种互相合作与利用,他帮助中资公司在香港站稳脚步,而他的企业在内地受到照顾。
“林先生,港府真的有意将天水围发展成新市镇,而且是交给企业自行发展?”王忠义兴奋的说道。
华闰公司,如果拿下这个项目,那么将在香港商界大展声威,并赚得盆满钵满。要知道,现在香港最赚钱的企业,便是地产公司了。
林志超笑着说道:“这个无需怀疑,王经理。如果港府没有将天水围发展新市镇的想法,我们就不会在去年收购天水围企业了。如今不过是另外两家企业,对内地和香港没有足够的信心,所以打算脱手;而我们长实集团和港府,其实也沟通过,认为邀请中资企业华闰加入,是最合理、最适合的。”
发展天水围,长实集团自然是会和港府沟通,哪怕是变换股东,都需要港府那边同意。道理再简单不过,没有港府的审批,天水围就是一片农田、水塘、破败房屋,什么都不是。
王忠义高兴的说道:“上面已经发出信号,会保证香港商人的利益和香港的繁华,请大家放心。”
林志超说道:“总是有人胆子不够大的!若是华闰有意这个项目,我可以来沟通,让华闰买下51%的股份,剩下的由长实集团持有,这个项目由华闰公司来主导,我们长实集团作为股东即可。”
王忠义被林志超三言两语,‘忽悠’得兴奋极了,在他看来,这是华闰企业从未有过的大项目。这片区域若是开发新市镇,足足可以住50万人,相当于香港10%人口,这得多少地产利润啊。
“感谢林先生的帮助,我们华闰铭记于心!”
“哈哈,王经理严重了。这个项目若是没有华闰背景,全港也没有那个地产商敢来发展,所以你们来主导这个项目是必然的。”
虽然如此,华闰几位经理级人物,纷纷对林志超表达感谢。
大家无疑都非常兴奋,华闰在香港发展这些年,和本土企业相比,压根算不上什么。但若是做成这个项目,那么将晋升香港十大企业也是毫无问题的。
考察结束后,两家公司高层一起吃了顿饭,席间关系非常友好。
宴会结束后,大家才带着三分酒意散去。
“父亲,这个项目困难重重,华闰哪里有经验做得下来。他们既无开发地产的经验,也不懂得迎合港府的想法,怕是”在车上,林瑞寰说出自己的疑问。
他知道父亲的一些想法——交好内地官方,但这个项目却是华闰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林志超看了看儿子,这小子还挺聪明,知道华闰不可能完成这个项目。不过比起谋划,他当然比不过林志超,除了林志超更老谋深算外,还有林志超知晓未来。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是港府那边也希望华闰加入这个项目,这样可以试探内地的态度。无论怎么发展新界,港府在犹豫,商人也在犹豫;商人不仅犹豫,而且还担心,十八年后在新界的投资化为虚无,这也是会德丰和合和地产要退出的原因。”
林瑞寰恍然大悟,说道:“虽然今年京城高层承诺,保护商人在回归后财产不受损失,但未知的情况还是让大家疑虑重重,故大家都希望华闰的参与和支持。”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所以这次港府才爽快的答应中资加入这个项目,只要华闰来主导天水围,就代表着整个新界是可以放心投资的。开发新界,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香港人口多地又那么狭小。”
林瑞寰顿时思考起来,父亲没有否定他的说法——华闰搞不定这个大项目,别说华闰搞不定一个50万人口的新市镇,就是长实集团目前也非常困难。
那么这样一来,这个项目就会拖上很多年,那么在这期间,长实集团永远是最有利的。
林志超见儿子想得差不多明白,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有些事情不要急,未来谁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谁是笑得最后的人,一定是耐心等待、蓄力的人。所以这个项目,就当不存在,该我们接手的时候,自然也会到来。”
林瑞寰点点头,说道:“嗯,我明白了!”
天水围这个项目,就是现在林志超来主导开发,也不可能成功,这可是5200万平方尺土地。不出意外,后期港府还是会收回部分土地,用于发展公共屋邨、基础建设等,但同时也会拨给企业部分土地,来发展地产。
说白了,就是政府和企业一起主导开发天水围,这样才能真正的开发成功。
而林志超当然等的不是49%的利益,而是更高的利益。只要华闰没有信心,那么必将由长实集团主导,但华闰又怕亏损,势必希望长实集团给予保证,那么华闰的利益自然会被趁机剥得很多,因为这就是对赌协议。
次日。
会德丰集团首脑小马登,又来拜访林志超,两人在长实集团的办公室进行交谈。
“林爵士,会德丰大厦和马登大厦准备重建,我想邀请长实集团合作,相信你们一定感兴趣吧!”小马登说道。
会德丰大厦,就是以前的怡和大厦,在七十年代初期双方进行了交换;置地需要会德丰大厦进行‘地积比转移’,将‘会德丰大厦+告罗士打大厦+皇室行’的地皮,合并成‘置地广场’和‘告罗士打大厦’。
而原来的毕打街对面的怡和大厦,自然就成了现在的会德丰大厦。
林志超说道:“怎么个合作法?”
他是知道,小马登作风非常保守,但对航运又比较激进,这是因为他担心香港前途。重建大厦可需要数亿港币的建筑费,他哪里肯投资。
“由长实集团支出重建费用,并分享50%的股权,后期大厦的顶上两层作为会德丰集团总部,其余用于收租用途。”
在小马登看来,长实集团和汇丰集团合作的华人行大厦,是非常成功的,所以找长实集团合作没有错,各方面都有保障。
林志超再次爽快的说道:“没有问题,这个合作方案很公平!”
只要是合作企业提出的要求,林志超几乎是全盘答应。道理再简单不过,地皮是他们的,长实集团怎么都是得了‘便宜’。
比如重建会德丰大厦和马登大厦,长实集团虽然要出资3亿港币以上的建筑费等,但这笔钱不管是从银行贷款,还是利用自有资金,都非常的划算。
两人商量了一番后,小马登便离开。
在他看来,和长实集团合作就是好,前面九处物业重建已经启动,明年就可以开始出售,效率非常的高,管理质素非常的好,根本不是中小地产商可以比拟的。
小马登离开后,林志超也陷入思考。
他在预估,这几年长实集团可以赚多少钱。
假设1979年底的现金流加金融投资是13~15亿港币,1980年底是20~25亿港币,1981年底是35~40亿港币。
这点钱,够不够用?
显然,是不够的,虽然可能会赚得更多,但依旧不够。
八十年代还有一个‘地王’,仅地皮费可能都是50亿以上了;更不要说,还有建筑费,还有长江广场(金钟)的投资等,还有向海外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