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15章 夏耕之尸,反商复夏!(1 / 2)

加入书签

第515章 夏耕之尸,反商复夏!

ps:本来应该昨晚发,结果和人对线聊嗨了,一看时间凌晨两点多了。

这两天研究夏朝的文献资料,一个道士朋友给我介绍了位贵州老哥,给我讲连山易。

我靠!

故老相传,易经有三部,夏朝掌管的易经叫做连山易,商朝掌管的易经叫做归藏易,周朝掌管的易经叫做周易。

但是连山归藏都已经失传两千多年了。之前有传闻王家台挖出一批竹简,上面写得可能是归藏易的内容。

但这批竹简我专门看过,里面大量内容都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而且大量卦名爻辞和周易雷同。

因此,王家台的这批归藏竹简最早也不过是战国时期写成的,不可能是商朝太史掌管的归藏原文。其中内容或许有参考归藏原文的,但含金量多少就不知道了。

商朝的归藏都找不着,更何况更古老,甚至连出土文物和相关典籍都没影的夏朝易经呢?

有少数民族说自家流传的书是上古连山易,这种新闻我曾经耳闻过,但都是当营销说笑话的,没有在意过。

结果,这次本人遇到了,有点懵!

我说这玩意儿保真吗?

道士朋友说,他们道家人基本认定,贵州出现的连山易应该是真本。

他还给我讲理由:

1贵州出现的连山易是用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写成,叫做水书,由当地鬼师世代手抄相传的,一部关于天地山川,星象五行,阴阳历法,婚丧嫁娶的一本百科全书。水族历法以九月为元月(种谷时间),八月为年底(割稻时间),似乎是很古老的农业历法。

贵州鬼师的连山易全书大概八万多字,符合古籍中:“《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夏易繁而殷易简。”的描述。

2他们道家人内部也流传着一套连山易,这部书中关于八卦的起卦方式与他们流传的连山易,以及奇门遁甲内容相互验证,基本一致。

3这个号称拥有连山易的水族,据说是一支非常古老的民族,历史可追溯到殷商时期。水族崇拜鬼神,族中鬼师就是大巫。水书文字中基本都是象形文字,许多字形看起来比甲骨文还古老。

平时,水族人预测吉凶,遭遇困难,均需要鬼师解决。鬼师驱鬼送鬼,禳灾祈福,预测天气,各种巫术仪式,都是从这本水书中寻找依据。

这也符合上古时代知识体系流传的方式。(由大巫师/大祭司/太史负责占卜并掌管相关祭礼典籍)

我和那位贵州朋友在线上聊了两个多小时,我相信他可能真得有些东西,但关于所谓的“水书”就是连山易的说法,我始终将信将疑。

据我所知,周易以“乾卦”为起手,归藏以“坤卦”为起手,按道理连山易应该以“艮卦”(山)以起手,但这位贵州老哥说水书起卦以“坎卦”为起手,对不上。

另外,水书中的一些符号我感觉甚至可能比甲骨文更为古老,但书中却发现太极阴阳鱼,这是宋朝后才出现的图案。

后面有空的话,我会尝试学习一下这种水书文字,然后看看他们所属的连山易到底写得什么东西!

————————

“谁说古籍中没有相关记载?!”

“三星堆出土了那么多《山海经》中记载的文物,你们怎么连这本书都忘了?”

说罢,楚立抬起头开口道: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了一段故事:

“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

楚立对着镜头解释道:

“这段话的意思是:有个人没了脑袋,手拿一把戈和一面盾牌立着,名叫夏耕尸。

从前成汤在章山讨伐夏桀,打败了夏桀,斩杀夏耕尸于他的面前。夏耕尸站立起来后,发觉没了脑袋,为逃避他的罪咎,于是窜到巫山去了。”

随即,楚立笑道:

“这个故事听起来是不是很像黄帝斩杀刑天的故事?山海经这里其实隐隐在告诉后来人,当年夏朝被灭后,其中一支夏朝贵族的去向!”

他解释道:

“夏耕是夏朝最后一任帝王夏桀的部将,从名字‘耕’字来看,可能是监管夏朝农业生产的一名重臣。

后来,他负责镇守章山,商汤伐桀时,他被商汤击败砍掉了头,但是夏耕的灵魂不死,逃到了巫山,成为夏耕尸,他虽然没有脑袋,却依旧手操戈盾,尽忠职守地护卫巫山。”

楚立讲完这个故事,随即解释道:

“山海经的叙述风格其实及其写实的,它就老老实实描写一处地理,从距离,水文,物产到该地区神明祭祀方式,它甚至丝毫不添加作者的主观情绪和点评。”

“即便是二十四史的史官们也做不到写作风格如此质朴客观。”

“所以,我们不要用荒诞不经的神话传说去看待山海经。夏耕之尸,应该不是讲一个死后复活的神话。”

楚立分析道:

“夏耕之尸的这个‘尸’,不是尸体的意思。”

说着,楚立一连在手机屏幕上写了两个相似的字符,随后对着镜头解释道:

“这两个字分别是尸字的甲骨文写法和金文写法。”

“因为商朝时,‘尸’的意思是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和‘夷’字型一样。意思是少数民族的人多为蹲踞,中原人则是跪坐。”

“所以,甲骨文的‘尸’字几乎和‘人’字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尸’字下半部分是弯曲的,而‘人’字下半部分几乎是直的。”

“而到了周朝,‘尸’字的含义就变了,成为祭祀时,代替死者受祭的人。”

“‘尸’字从商朝单纯表示蛮夷,到周朝的扮演代替死者受祭的人……”

楚立摊开手:“我觉得,这期间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尸’字的含义才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而且这个变换应该和蛮夷,代替死者受祭,还有‘尸’这个字有关。”、

“或许故事的原型是这样子的,”楚立停顿了片刻才讲道:

“就是夏耕被成汤击败斩首,他的部落跟随其他夏朝贵族逃亡巫山。

因为成汤胜利成了天下共主,夏耕的子孙采取一种巫术礼仪,模仿夏耕无头尸的样子舞蹈,隐晦表达夏侯氏部落不灭,永记被商汤灭国杀祖的耻辱!”

“时光轮转,几百年后,到了武王伐纣那一年西周找到了蜀国联合灭商,夏耕的后人们彷佛看到了商汤当年联合其它部落灭夏朝,杀夏耕的那一幕。他们知道,或许为祖先复仇的机会到了!”

“于是,夏耕的后人们欣然同意,不惜奔袭千里,和西周一起出兵,灭掉了商朝,逼死了商王帝辛!”

“《尚书牡誓》记载,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楚立指出:

“灭商联盟,帮助西周的八个势力里面,蜀国排第二!要知道古蜀国距离中原太原,没有足够的理由,蜀国不可能冒险派兵千里帮另一方势力打一场灭国战!”

说到这里,就连直播间里的观众们也纷纷点头认可!

对啊,俗话说千里奔袭,必蹶上将军。

更何况蜀川自古以来偏安一隅,岁月静好。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积极派军队,跑那么远的路,帮别人做嫁衣裳,确实说不过去啊!

欸?这么一想,武王伐纣这段历史,似乎真不像史书中写得纣王荒淫无道那么简单啊!

因为你中原的纣王荒淫不荒淫,与我蜀国何干啊?

而且,看看周武王找的那些帮手,蜀,羌,濮,全是当时的少数民族。

反倒是饱受纣王“荒淫无道”摧残的中原封国,几乎没几个帮手们过来!

不等直播间网友们想明白,楚立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实,西周组建反商联盟打出的旗号就是:反商复夏!”

“他们自称夏朝同族,而且西周灭商后,分封的诸侯国都自称诸夏!我们现在的华夏概念,其实就是春秋战国那时候明确的。”

“可是,为什么反商联盟里的夏朝同族为什么全是些少数民族?”

楚立竖起一根手指:

“最大的可能,就是当年夏朝被灭,许多夏朝贵族被商汤的势力一路追杀,逃出中原地带,四散落难到蛮夷地区。有得去了蜀,有得去了羌,有得去了濮。”

“但是,他们之间,应该在随后的数百年间相互联系上了。而彼此相认的方式也很简单。那就是夏朝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文化,语言!”

“譬如:西周的使者来到古蜀结盟,就看到了夏耕的后人,派人扮演被商汤砍掉脑袋的先祖,一手操戚。一手持盾,绕着火堆。”

“这是模仿战争的干戚之舞,是上古部落的一种巫术仪式,战前兴干戚之舞意在沟通战死的先祖英灵,克敌制胜。周朝将这种干戚之舞后来发展为一种礼仪,在先秦各国经常能看到。”

“而扮演先祖夏耕的那个人,叫做‘尸’。这种夏朝独有的文化习俗,被周人记录下来。”

“从此,‘尸’字在周朝的诸夏文化中,不再是蛮夷之类的少数民族,而是变成了祭祀时,由一个身份高贵的人代替死者,享受祭礼的意思,并写入了礼记。”

说着,楚立朗声道:

“《礼记·曲礼》曰:‘孙可以为王父尸。’意思就是孙子可以在祭祀中扮演死去祖父的角色接受祭祀。”

唐飞峰闻言也沉思不语,低着头又开始找资料。

楚立见他不说话,就耐心回答其他网友们提的问题,此刻手机屏幕上弹幕几乎铺满了:

“【而已】:这故事好听!有理有据,很合乎逻辑!感觉山海经的确不像是编的!华夏文明应该远不止五千年!【大拇指】”

“【(′?`?】:啊,夏耕之尸,我听过,我听过!四大僵尸始祖之一嘛!还有后卿,将臣和旱魃!僵尸,秉天地怨气而生,不老不死、不伤不灭,徘徊于六道之外,游离于三界之中。【滑稽兴奋】”

“【爱吃馥芮白的寇兄】:咦?另一个不是赢勾吗?【大眼萌】”

“【姜彻kiko】:有没有搞错?我们现在在讨论历史!压根就没有什么四大尸王,那全是香江影视剧杜撰的!将臣什么的,出现年龄还不超过30岁!【哭笑】”

过了个好一会儿,唐飞峰才抬起头:

“那个……主播,我们之前在金沙这边……还真的曾经挖出一个神秘的青铜人像,没有头,胸口有个大洞,一直不知道是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