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章 昆曲灭绝?你特么文盲吧!(1 / 2)

加入书签

此话一出,很多人都注意到了。

这首《赤伶》确实只出现了两次昆曲念白,而且戏词也是简单易懂。

这和平时听的昆曲截然不同。

他提出的质疑可以说是有理有据,一针见血。

可直播间的观众对他的话并不买账。

“他这话说的有点勉强吧,我听的很舒服,并没有浅薄的感觉。”

“虽然是创作类比赛,但歌词也得让人听明白呀,我觉得陈阳那两次念白挺好的,简单易懂不好吗。”

“艹,他的意思就是我们文化水平低呗。”

“非得弄点高深的词,让我们一头雾水才算好词吗,真不知道这些乐评人怎么想的。”

如果换做其他人,可能就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释这些东西了。

但是在陈阳面前却根本不算什么,他多的是方式把乐评人的观点转换为牵强附会。

“感谢这位老师的点评,那我就先讲讲我认为的昆曲。”

陈阳淡淡一笑,礼貌的对着这位乐评人点点头,然后继续说道:

“随着社会发展,昆曲圈子的门槛越来越高。”

“门槛高的意思是昆曲唱词都比较晦涩难懂,包括现在流传很广的……良辰美景奈何天。”

“老实讲,昆曲唱词难懂到,很多人不看剧本根本就不懂它是什么意思。”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句还好一点。”

“但‘袅晴丝,吹来闲庭院’这种,不看剧本谁知道想表达什么……”

“更何况戏本子比戏还难懂的多,不信的话欢迎去看看《燕子笺》、《一捧雪》,没有十几个元杂剧本子打底,谁能看明白?”

“所以,为了能更好的表达,我选用了《桃花扇》里较为易懂的念白。”

陈阳这次的回答算是比较温和,没有实质性的攻击性语言,

但也解释了在歌曲里面加入的这段昆曲念白并不是敷衍风雅,而是为了贴合大众。

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乐评人听到后没有反驳,而是温和的笑道:

“这么说来,你看过的戏本子很多了,那你就来解释一下昆曲中的清赏和高雅,也让我们长长见识。”

所有人都听出来了,他这话纯粹是在难为人。

昆曲到今天600多年历史了,真要解释的话,估计都能出本书了。

很显然,他并不打算放过陈阳。

而且他也确认,这样的问题没人能回答得上来。

只是一个“雅”就很难解释得清,更何况是“高雅”。

你不是不服吗,有本事就说来听听。

听到他的话,纵使陈阳心态再怎么好,也不免有了几分火气。

我解释你奶奶个哨子……

这特么纯纯的是闹着玩抠眼珠子。

不讲武德?

行呀,今天我就让你知道什么是“耗子尾汁”。

“这位老师,《红楼梦》看过没?”陈阳问道。

这话给中年乐评人问得一愣。

这是看不起谁呢?

他这岁数的人有几个没看过《红楼梦》的。

不过也不好发作,他也只能点点头:“当然看过。”

“那好。”陈阳抬起一根手指比了比,说道:

“就比如一样是听曲子,《红楼梦》里贾母要听的是伶人们在湖中阁子里唱的曲子。”

“这么做是为了让声音有水的空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