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六十二章 出使 (3000)(1 / 2)

加入书签

高澄在洛阳受禅的消息传至成都后,宇文泰等人无不痛骂国贼,高澄后来听说这件事也很疑惑,一群梁臣、梁将搁这装什么大魏忠良,元魏最后一个忠臣只能是他,大齐天子。

作为一个王朝,元魏确确实实是灭亡了,哪怕元宝炬在宇文泰等人的拥护下,关起门来还是行天子礼仪,用天子仪仗自娱自乐。

但给萧衍纳了降表,受了大梁魏王之封,西魏政权实质已经转化为萧梁王朝体系下一个诸侯国而已,只不过这个诸侯国的独立性过强。

后三国如今的关系,与前三国时期,孙十万于公元222年受封大魏吴王,至公元229年称帝建国这段期间一个模样,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人与人的悲欢不尽相同,宇文泰等人在为元魏王朝哭丧,前魏宗室,冀州刺史元孝友日子可过得滋润。

虽说按照惯例,他被降爵一等,由临淮王成了临淮郡公,子孙承袭,依旧要降爵一等继承,只有元善见及其子孙能世袭郡公之位,但好歹是把命保住了。

大齐天子要是真有屠戮前魏宗室的打算,就不会做出这样的规定,一股脑全杀了,哪还有得着一代代降爵这么麻烦。

元孝友也算过,以他郡公爵位降到底,至少能传七代人的富贵。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如今自家富贵尚且能传七代,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再怎么后人的爵位、富贵一代不如一代,也好过宗族被屠的凄惨下场。

况且天子建国后,依旧对他委以重任,将他由冀州刺史调任幽州刺史,由冀州这么个富饶之地,转去幽州,旁人或许会有怨气,但元孝友不同,他在此前收到了高澄一封密信:

‘冀州,大齐龙兴之地也,朕深得民心,所任无需心腹,今国朝新立,四海或生波澜,于卿当有大用。

‘范阳卢氏,朕之姻亲也,然人情反复,不敢侥幸,欲使卿牧于幽州,震慑宵小,盼卿努力,朕必不相负!

‘阅后即焚。,

用通俗的语言翻译便是:

‘冀州那是我老巢,谁当刺史都一样,现在国家刚刚建立,像老元你这样的大齐忠良,放在冀州纯属浪费,就该去能够让你发光发热的地方。

‘幽州那地方有个姓卢的家族,虽然是我姻亲,可我对他们不怎么放心,就想把你调过去替我看住他们,好好干,我绝不会忘记你的功劳苦劳。

‘记得看完要烧掉哦。,

烧了高澄密信,等了两天收到朝廷送来的任命诏书,元孝友开开心心带了美妾往幽州上任,当然,妻儿还是留在洛阳为质。

老规矩了,换汤不换药而已。

相较于元孝友,受命出使南梁的温子升可一肚子忧愁。

倒不是为了前朝江山社稷被篡夺,他没这个胆子,而是为了自己这一趟出使的使命。….

虽然他温子升凭着文采,在江南多多少少也有几分颜面,但天子未免也太高看自己了。

一面在北方大肆编练水师,明摆着在萧衍说:我要进来了哦。

另一面又让自己去为他求娶萧衍的掌上明珠,这都叫啥事嘛,还不许自己与南梁缔结和约,除非萧菩萨真的念经念昏了头,否则哪会答应这种要求。

当然,说不定人家真的老湖涂了咧,毕竟都八十五岁的人,多少也要干点这个年纪该干的湖涂事吧。

怀揣着这样的期望,昭德元年(548年)二月初三,温子升又一次来到建康城,此时距离前魏太昌四年(535年)受命出使南梁,已经过去了十三年。

十三年物是人非,曾经的大魏使臣,摇身一变,成了前来通报消息与请婚的大齐使臣。

身份变了,交情不变,然而生老病死,人生定数,曾经一同在文会吟诗作画的好友们却少了一些。

可为何这八十五岁的萧衍精神头依旧这般的足。

晚宴上,看着言笑晏晏的萧衍,温子升暗自滴咕道:

‘难不成食素寡欲真有长寿之效。,

便也存了心思回去告知大齐天子,然而让高澄这个二十多岁的壮小伙食素寡欲以求长寿,这长寿,不要也罢。

席间,温子升与南梁君臣以文会友,氛围逐渐火热。

萧衍倒也没有拿高澄篡国的事情说事,毕竟类似的事情,四十六年前他也干过,干得比高澄可要绝得多,把齐明帝都几乎给杀绝嗣了。

和谐的氛围直到温子升提出为大齐天子求娶溧阳公主萧妙淽,才戛然而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