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4章 新帝!新帝!新帝!(1 / 2)

加入书签

刘启的声音十分平静,就好像是一潭死水一样。

实际上,刘启的心的确是死了。

而他的面前,自刘恒崩殂之后,窦太后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空白的神色。

“什么?”

她脱口而出:“刘膘那个蠢货做了什么事情?”

窦太后的脸上闪烁着茫然,整个人瞬间站了起来,一点都不像是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她双眸中带着恐惧、战栗与害怕之色,整个人像是筛子一样抖着。

刘启同样是沉默着,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呢?

景元十六年,秋,九月二十四。

大汉的天子刘启!

除却刘启之外,谁还有这样强大的力量?

可父皇的目的是什么?

难道只是想打击一下陈氏?

他皱眉,在路上走着的时候还在思考,直到他走到了未央宫也没有思索出来一个答案来。

他站了起来,内心中虽然感慨,但脸上神情依旧不变:“儿臣遵旨。”

地上的影子拉的很长。

刘启心中一顿,脑海中瞬间闪烁过了无数的念头,他看着陈秋开口说道:“朕会令彻儿娶安国公主为妻,日后安国公主便是下一任的皇后,安国公主与刘彻的第一个孩子,将会是我大汉未来的太子。”

陈秋垂着眼眸,而刘启则是在等待着陈秋的回答。

十四年的那一场大病,恐怕是将自己父皇的身体彻底掏空,能够好转起来也是因为栗姬做了蠢事,直接将刘启的心力全部激发

人在临死之前,一定会做出许多的蠢事。

天子震怒。

他直视着刘启的眼眸,像是要将其中蕴藏着的情绪全都看出来一样,他的声音很平淡,但却十分有力。

他为何要让陈氏满意?

陈氏能够做到哪一步?

他不敢确定,所以抬起头看着刘彻说道:“罢了,你先回去吧,想一想如何平息你老师的愤怒。”

和上一次不同,这一次哪怕是陈氏的人将他的脸打烂了,他也不能将这桌子上的棋盘掀翻,然后将棋盘砸在陈秋的头上。

“您有如今崇高的地位,那是因为刘氏尚且身为皇帝。”

“说重点。”

说完这话之后,陈秋直接站了起来往外走去。

刘启坐在原地看着面前的棋盘,他的手在棋盘下微微颤抖,眼角中带着些许抽搐,他的身旁中车府令“王缺”脸上带着犹豫之色,不知道该不该上前去。

“当秦武烈帝即位了之后,陈氏的子弟再次出仕才为秦续命近十载,即便只是假托身份也是一样。”

景元十六年,秋。

他们只是卡着陈秋。

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声音不断响起,一切都好像是最平常的样子。

“刘膘那个蠢货做了什么?”

这些人当然不能和陈秋比,所以他们只是请辞而不是直接离开。

刘彻恭敬的回答道:“启禀父皇,儿臣记得。”

天子依旧挺着。

大汉朝堂上所有一千石以上的官吏全部请辞,大汉朝廷已经停摆。

陈秋看着刘启:“这不是请求,而是告知。”

大汉六十郡里四十三个归属于朝廷管辖的郡县中,三十个郡的郡守请辞。

于是拖着病体在大殿内等待着,等待着陈秋的到来。

陈秋抬起头,看着刘启,笑了笑。

刘启稍作思考之后,脸上瞬间出现了苦涩之意,眼眸中带着些许红润之色:“是朕、是刘氏对不起陈氏啊,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朕实在是难辞其咎。”

“陈秋还能够坐在丞相府处理政务么?”

陛下急召?

刘彻的话几乎是问到了刘启的心窝子里,他按着自己的额头,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这会刘启已经不自称为“朕”了,反而是自称为我。

“陈氏女有没有出事儿?”

刘彻的脑海中记忆不断的盘悬着,他将所有的思绪以及线索全都理干净,而后脑海中出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

刘启低着头,眼眸中带着些许的疲惫,他觉着自己已经为自己的“试探”付出了足够的代价,但他并不清楚他所想的那种事情是否可以让陈氏满意。

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人影恍惚之间走了过来,脸上带着些许肃穆之色。

最后只能幽幽的叹息一声,他看着刘彻:“朕知道你在想什么,但是朕劝诫你还是不要想那么多的好。”

他吐了口气,低声道:“让太子过来,便说朕有要紧的事情找他。”

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将一切都与窦太后仔仔细细的说了一遍,然后轻叹一声:“刘膘的命一定是保不住的,陈氏不会给刘膘活下去的机会。”

“朕来此,也不是为了刺激母亲,而是想要让母亲知道,馆陶到底做了多么出格的一件事情,也想要让母亲知道这件事情已经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了,不要妄想着再激怒陈氏。”

“再一再二,我却不会给陛下第三个机会。”

“臣陈秋,辞官,告老还乡。”

一副等着天子降下诏书同意后,他们立刻离开的样子。

“不够。”

刘启承受不起这样子做的代价,大汉也承受不起这样做的代价。

在路上,刘彻几乎已经断定了这件事情背后最大的推手,恐怕就是自己的父皇!

“而陈居的辞官则是导致了当时朝堂之中不少大贤的辞官,当陈氏的众多门生辞官之后,秦的势力终于压不住这天下的动荡了。”

“你已经得知这个消息了,那么陈秋只怕是快要入宫了。”

朝廷隐隐约约透露出一股要停摆的趋向。

景元十六年,秋,十月三。

难道是那个人?

清脆的声音响起,陈秋坐在那里面容寻常。

“殿下,陛下急召。”

窦太后只是看了一眼刘启,脸上带着平和和无奈:“不必多说,哀家知道这一点。”

“以及天下人的怒火。”

未央宫中

刘彻行礼之后,便看见面前的刘启摆了摆手:“坐罢,不必拘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