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9章 千奇百怪的明朝皇帝(2 / 2)

加入书签

首都在南京,各地官员也都要来南京交税,他们交的税都是粮食。

那么多粮食,一路磕磕绊绊,好不容易送到了南京,运输过程中难免有损耗。

账册和实物对不上数,这也是大概率事件。

一旦发生了,就得打回重报,离得近的还好说,回去重新写份公文盖章就行。

离得远的,光路上就得跑一年半载。

为了避免浪费时间,大家也就遵循了前朝的旧例,继续用了这个方法。

可朱元璋不听这些人的解释,他只觉得这些大臣都是在狡辩,全都是朝廷的蛀虫。

一怒之下,好几百官员被处死。

其实朱元璋和大部分大臣的本意都是好的。

明明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但最终的代价却是那么多人命。】

唐晓的话,也让朱元璋开始思考。

现在这个案子还没有发生,还有挽回的机会。

他承认他的思想过于激进,将满朝大臣都看成了敌人。

现在他已经是皇帝了,阶级不一样。

对于百姓来说,他们老朱家才是那个最大的剥削者。

身为皇帝,他应该更好的领导大臣,而不是一有事就把责任全部推给大臣,大开杀戒。

现代人缴税都是交的银钱,朱元璋看了之后,也觉得现代的方法好。

现在就改革,有些不太可能,蒙元在北边虎视眈眈。

想要打仗,粮食是必需品。

等扫平了外敌,政策才能一一落实下去。

朱标在一旁出主意。

“南边的税还是照例运到南京,北边的就让当地官员暂时管理,等战场需要粮食的时候运送也方便。”

儿子的话,一下子就说到痛点上,也确实很有用。

新命令立刻下达了下去。

【其余三个案件是郭桓案、胡惟庸案和蓝玉案。

这些案子都是朱元璋借题发挥。

借户部侍郎郭桓的错处,重新清理了贪污腐败的官员。

还在全国范围内编撰户籍丈量田亩。

他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普通百姓,尽量让他们不受贪官污吏的盘剥,也不受地主乡绅的逼迫。

至于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这就是政治方面的考量。

借胡惟庸打压了权臣,废除了宰相。

灭蓝玉,主要是为了给朱允炆铺路。

他的每一步路走的不能说是完全正确。但是都有自己的政治目的。】

乞丐出身,有这样缜密的逻辑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

秦始皇和刘邦理解了唐晓说朱元璋有他俩的一面。

胡惟庸这段时间兴致不高,早在唐晓最早时候说洪武大逃杀,他就明白了自己的结局。

朱元璋的性子他是清楚的,可指点江山也是自己的理想。

凭什么现在成功了,自己要被一脚踢开?

他不服。

可不服又能怎么办?

总不能造反篡位,这样做的话,只能落得一个九族尽灭的下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