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91章 抗旱救灾2(1 / 2)

加入书签

封丘县北侧,长垣县。

民国时期的长垣县尚属于河北省管辖,同时也是冀南根据地的最南端,其南侧与目前晋绥军控制下的新乡封丘县接壤,因此被八路军总部安排作为接收河南灾民的第一站。

此时,长垣县最南侧区域的部分村庄里,冀南根据地已经安排驻扎了大量的八路军部队和抗日政府干部,调集了大量的粮食、衣物、消杀设备等。

在过去几天里,数以万计的战士和干部们在这里忙碌着,准备接待着来自河南方向的灾民。

…………

长垣县最靠近封丘方向的村口外,两县主干道旁边,此时已经红旗招展、旗帜飘扬。

冀南根据地八路军专门在此建立了一处哨点,更有十多辆装甲车停在附近,震慑着不远处的晋绥军。

而临近村口的干道路边,此时已经挂满了红色条幅,上面写着“团结抗日、赈济灾民”、“全国一家,共克时艰”等等标语,向外宣示着八路军的政策。

同时,又有很多巨大的木牌插在路边,上面写着“领取粮食处”、“领取衣物处”、“卫生消杀处”、“身份登记处”……每个木牌下都摆放了不少的桌椅,众多八路军战士和干部们正分别坐在各个木牌下,翘首以盼的看着道路前方的封丘县方向。

根据前方772团的通报,第一批灾民已经横跨了封丘县,马上就要进入冀南根据地的境内。如今大家已经做好了准备,就等着灾民们的到来了。

“来了,来了!第一波灾民走过来了!”

路口附近,不知道谁喊了一声,所有战士和干部都站了起来,远远的眺望着远处的路上。

只见之前冷清的道路之上,已经隐隐约约看到众多的人影。

有近百人聚在一块,正步履蹒跚的赶来。

拥挤的人群之中,有推着小车的青年,有抱着孩童的母亲,有挑着扁担的汉子,还有一些拄着拐棍的老头,基本都是拖家带口的百姓们。

细细看去,大部分人衣衫破烂,满面菜色,一副大家熟悉的逃荒景象。

所幸的是,至少目前看去,这些逃荒百姓还没有熬到油尽灯枯的阶段。相反,由于772团等部队和干部们在封丘县已经给逃荒灾民发放过2、3次窝头,这些百姓这几天吃饱了肚子,如今状态相比刚到封丘县还要好上一些。

实际上,民国31年秋收之前,大饥荒逃难百姓数量还不太多,主要以无地百姓为主。

很多有地的自耕百姓还寄希望于8、9月份可以下一场及时雨,补种并收获一些可以度荒的红薯芋头等高产量作物,帮助他们度过灾荒。

但天不遂人愿,一直到秋冬之际,整个华北降雨都少,秋收和补种已经不再可能。那时候百姓们才完全失去了希望,加上夏收的粮食也已经基本吃干净了,大量有地百姓也开始逃荒,才正式形成了巨大的逃荒潮。

而随后,由于当地政府不承认灾情,哪怕粮食绝收也要征粮征税,绝大部分拥有一些存粮的富户也无力抵挡“天灾人祸”,同样开始大面积逃荒,进而进一步加重了逃荒潮。

正常情况下,大部分逃荒百姓应该是沿着陇海铁路,强行趴着火车向洛阳、西安方向逃荒,一路之上遍地饿殍,惨不忍睹。

而如今,八路军正凭借着海量的粮食,借助晋绥军的掩护,给老百姓搭建了一条新的逃荒通道。

……………………

随着第一波灾民的到来,整个接待区域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最靠近南侧的身份登记处,抗日政府的干部们正满头大汗的登记着这些百姓的信息。

“姓名?”

一位年轻的干部问着有些惶恐站在桌前的一家百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