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章 盖房子(1 / 2)

加入书签

送走中年人,王大山并没有在意,只是继续拿起书看了起来。

看了没一会儿,又传来了咣咣咣的拍门声。

王大山走出诊室一看,原来是给李援朝盖房子的泥瓦匠李大抹子。

这个李大抹子是个外号,真名王大山并不知道。只知道他是与李援朝一个屯子的,与李援朝有点亲戚关系。

李大抹子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泥瓦匠,不但干活实在,一手抹灰的本事那更是一绝,他抹的墙灰又平整又光滑,凡是请他盖房子的东家,无不交口称赞,至此,就落下个李大抹子的外号。

见王大山出来,李大抹子先开口了:“东家,援朝跟我说,后山盖房子的定钱东家来给,让俺来给你说说盖房的料钱与工钱。”

“李叔,你说吧,我听着。我就一个要求,房子除了结实外,还必须要美观漂亮,保留咱们当地农村建筑的传统特色,该用的料用上,该抹的灰抹上。”王大山道。

王大山未来其实是想将道观扩建,再将药材种植、野味养殖、酿酒、养生保健品生产、民宿、农家乐等一起结合起来,建成一个清风山庄。

大白山又处在温泉带上,到时候再打一口温泉,把温泉引入到民宿酒店当中,就能形成集旅游观光、中草药种植、野味养殖、保健品生产为一体的观光式产业园。

目的是为了吸引游客前来,带动整个大白山的发展。毕竟重生一次,怎么也得为家乡的发展出一分力气。

当然,这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王大山计划用20年的时间,把清风观及周边打造成特色山庄,形成热门的旅游产业。

嗯,任重道远。

所以,王大山要求现在的建筑一定要美观,保留当地农村的建筑特色。未来李援朝的房子就是药材种植基地的用房,也是旅游观光的一部分,不能马虎。

李大抹子听完,说道:“东家放心,你要说建别的房子俺还不会呢,但建咱们农村的房子,那是手拿把掐的。

援朝说一共建四间房,两间正房,一个灶房,一个茅房,再挖个地窖,俺算了一下,如果让俺包工包料包木匠活,一共是1200块钱。得先给俺3成的定钱去买料,等房子建成了主体,再给5成,最后完工东家验收没问题,再付剩下两成。

要是东家包料包木匠活,俺只要个工钱,就按照1人1天2块钱算,俺来10个人,大约20天能完工。只要干活才算钱,不干活不算钱。

但不管包料不包料,东家都得一天管两顿饭。”

王大山一听,真是便宜,可比后世那些黑心王八蛋的房地产商便宜多了。便说道:“李叔,我信得过你,就按照全包的来干,每天管两顿饭,顿顿有肉。”

王大山始终认为,你请别人为你工作,你的付出要超过他的收入预期,只有这样,员工才有工作的动力和责任感。

如果你为了节约成本一味的降低人工,削减员工福利,员工的收入达不到预期水平甚至远远低于预期,那这名员工一定不会给你好好干活,更别提什么工作积极性什么责任感了。

简单一句话,你不让人赚钱,人家凭什么给你干活?

后世,很多所谓的企业家想不明白这点,总是想着从员工身上榨取剩余劳动力,员工收入达不到预期,一部分人炒了老板鱿鱼,一部分人在公司浑水摸鱼,另一部分人对公司上下其手,吃回扣接私单损公肥私无所不用其极。

老板与员工互相伤害,最终导致公司的垮掉。

这样的例子各行各业都有很多。

每个公司都学习什么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把稻盛和夫的话奉为圭臬,制定所谓的企业文化,公司愿景企业使命。

其实所谓的企业文化没有文化,全都是给员工制定的规章制度,然后大言不惭的对员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修炼灵魂。从努力工作中体味人生真谛......”

真是他娘的诈骗犯......

王大山前世是一名军人,长期从事部队的管理工作。军队的管理是强权的,是严厉的,强调绝对服从和令行禁止。

但部队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并不会又当又力。

企业里却不同,大多数的企业,把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当成二傻子忽悠,为老板创造了价值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还美其名曰为你好,这是在给你修炼灵魂。

滚犊子吧。

所以王大山以后成立的企业,他一定不会这样,至少要让员工们在他这里既能满足自己的预期收益,又能得到足够的尊重,还能够享受到生活上的帮助。

起码,要让员工把山庄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爱戴。

扯远了,言归正传。

王大山回到房间给李大抹子拿了400块钱,又问道:“李叔,什么时候能开工?”

“明天就行,现在天气正好,适合开工,要是不讲究就明天开始挖地,要是讲究就选个日子。”

怎么能不讲究?王家一门都是干这个的,盖房子不选个日子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道士。

王大山掐指一算,明天是7月1日,组织生日,刚好百无禁忌。另外明天也适合出行、搬家、合婚、订婚、搬新房、订盟、动土、祈福、盖屋、安门、祭祀。

得,好日子,就明天了。

“明天就是好日子,就明天未时动工吧,就是下午2点。李叔,除了质量和美观,一定要快,多赶赶工,尽量工期提前,早点完工,你定的工期是20天,要是能提前完工,肯定不会亏待你们。”

“行,东家,现在是夏天,我让大伙每天多干一会儿,尽量往前赶,你就放心吧。”李大抹子拍着胸脯说道。

说完李大抹子就告辞走了。

王大山看了看天色,离正午也不远了,就去了后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