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启河助尧成长壮大(1 / 2)
启河要求的事,还没有哪个氏族敢拒绝。
筑路队开始了常年累月的工作。
时间过的很快,两个月,半年,三年。
启城,三苗部落,高平部,三个点,以启城为中转点,除了一些山路还未全部打通,其余地方都有了路的雏形。
启河曾经策马奔腾,只用了月余就从启城跑到了欢兜氏。
这两年多来,启河命人把煤铜锡铁铅等矿产,运到启城,建造了一座浩大的青铜器作坊群。
他将生产出来的高品质青铜器,做成农具,兵器,生活用具,低价换给三苗部落和高平部。
三地互通有无,交换物产,生产力显着提高。
百姓收益,可以做到丰衣足食。
就连高平部北面的东夷部落,也从中获益,用上了先进的农具及生活用品。
启河又带着一支大商队一路向北,前往东夷部落,和炎黄部落。
经过一路辗转打听,启河的商队来到了陶寺,这里有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名叫祁放勋。
启河来看自己的学生尧了。
十三岁的尧在今年,被长兄帝挚赏了封地陶寺,辅佐他治理陶,成了陶氏的族长。
尧已经是个小大人,个头也蹿起来了,举止也稳重了。
而启河依然还是五年前的青年模样,丝毫没变。
母亲庆都自从夫君帝喾亡故,便跟随儿子尧到陶寺居住。
师生见面,颇为亲近。
尧执弟子礼对启河十分恭敬,恳请启河在陶寺多住些日子,聆听教导。
就连尧的母亲庆都,也劝解启河留在陶寺居住一段时间。
启河也有心帮助尧,于是就答应了下来。
启河让交易完货物的商队返回启城,只留下十几名亲随跟随左右。
启河跟随尧走访了陶寺的地盘,这个氏族不太大,只有两三千人,占地也就后世的一个乡大小。
陶寺在汾河下游区域,依偎浍河,地处一处狭长峡谷的平原地带,东西都是山脉,
这里的土地还算肥沃,挺适合种植黍子粟米等农作物。
由于上几个族长不善管理,陶氏百姓生活颇为疾苦,温饱都难以解决。
启河先教导尧兴修水利,依托浍河,开荒挖渠,尽量扩大农田面积。
又把在启城的那些农业技术拿出来,全教授给尧。
包括堆肥,禽畜圈养,水产养殖,蔬菜果树种植等等。
他又提供启城生产的先进农具给陶氏,传授尧烧砖技术,修建陶城。
启河在陶寺居住了两年,把一个落后贫穷的陶氏,发展成享誉周边的陶城。
陶城的名声大了,周围的人都说尧是个伟大的首领。
这些都是老师启河的功劳,尧不敢居功。
但是启河严令他不得外传,将所有的变革成果都套在尧的头上。
启河不想抢学生的风头,提出告辞,返回启城。
随着尧的名声传播散扬,他的长兄帝挚都知道了,有些怀疑弟弟的能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