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孤独的楚霸王(1 / 2)
“时间来到汉三年六月,
再次突破楚军包围圈的刘邦,终于忍无可忍了。
他亲自率领轻骑直奔驻守在赵国的韩信军队大营,
直接夺取了韩信军队的实际控制权。
韩信和张耳被刘邦的突然到来所震惊,一时之间竟未能作出有效反应。
再加上韩信军中的许多将领,比如作为刘邦心腹的假左丞相曹参,一直都是韩信军中名义上的副帅,这也为刘邦顺利接管军队提供了便利。”
“由于韩信的主力大军先前几乎被汉王刘邦全部调走了,
因此在韩信挥师伐齐时,他麾下只剩曹参、傅宽等人,以及灌婴率领的那支骑兵队伍了。
切断楚军粮道,战略包围项羽的计划,就差第三步,灭齐了。
于是刘邦命令韩信,要他尽快领兵东进击齐。
同时刘邦又派遣郦食其前往齐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说服齐王广归顺。
面对韩信军的呼啸而来,齐军也很快就集结大军于历下展开积极防御。
齐军的这次防御工作做得相当充分,
他们不仅动员了外姓将领华毋伤,还启用了宗室将领田解。
以韩信当前的军力,想要突破历下防线绝非易事。
事实上,韩信的军队抵达历下附近后,他并没有立刻发起攻击。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汉王刘邦的军师郦食其已经前往齐国。
而郦食其去齐国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说服齐国投降。”
“郦食其,他实际上也是成功了的。
经过一番会谈,
他与齐王田广、齐相田横,已经达成了和谈协议。
齐王为了展现诚意,还主动撤除了齐军在历下的防御。
当韩信得知郦食其已成功劝降齐国时,原本已经打算停止对齐国的进攻了。
但为何之后又爆发了齐国之战呢?
这其中的关键点,也是蒯彻说服韩信继续攻齐的主要论据:
“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之众,乃下赵五十余城。
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
言下之意就是,
郦食其说服齐国纵然功劳很大,但他毕竟只是一个人。
之前虽然也有使者成功说服燕国归降,
但那位使者是由韩信派遣的,
所以那份功劳自然应归于韩信。
但郦食其此次虽然也是受汉王刘邦之命,却更多的是他主动请缨前去的。
所以郦食其此次成功说降齐国,可谓是以一人之力夺滔天之功!”
“蒯通是韩信的谋士,他劝韩信继续攻打齐国,无关对错,更多的是为了韩系一脉争取利益。
其实,这不仅是蒯通的主意,
更多的还是是来自军中中高层,甚至是军中基层将士们的意志,
蒯通更多扮演的是个军中意志传达者的角色罢了。
韩信个人极有野心,政治考量自然更倾向自身。
为了照顾自家将士们的情绪和未来发展后,韩信最终采纳了蒯通的建议。
而这一决定,也导致了两个后果:
其一,郦食其因此遭遇了不幸。
因为劝降有功,齐王田广将他视为上宾。
为表示自已是真心诚意的投降,齐国还特意撤去了边境上的士兵。
可韩信却趁机发动攻击,直逼临淄,这让田广感受到了深深的背叛。
于是他在逃亡之时,便残忍地将郦食其烹杀。
其二,这一决策也在某种程度上扭转了楚汉之间的局势。
齐王田广在逃至高密后,派人向楚国求援。
项羽在围攻刘邦之时,派遣大将龙且救援齐国。
这场原本只是汉楚两国间的一场局部战役,
却因其战略意义的重要性,演变成了汉楚之间的提前决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