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永乐二十五年三月正式迁都(1 / 1)

加入书签

永乐二十四年没有嫔妃病逝,所以永乐二十五年的新春宴会办的很热闹。

上元佳节过后,永乐皇帝正式下旨,今年三月迁都,让大家把自己的东西都收拾收拾,该带上的都带上,这里以后就是大明的陪都了,不想去北京的勋贵可以留在这里,以前家就在北方的勋贵全部跟随永乐皇帝去新都。大家都明白,永乐皇帝是要带着以前他在北京的班底回到北京,迁都随行人员众多,我担心一直走陆路徐皇后受不了旅途颠簸,所以提出我陪着徐皇后走水路先到天津卫,从天津卫走陆路到北京,这一段路就没有什么危险了,徐皇后似乎没有想到我考虑的如此周全,永乐皇帝对我也是大加赞赏,毕竟,我不这样做也没有人会挑我的不是。

永乐皇帝:“秀妍想的很周到,那就秀妍的六个孩子,太子妃,太孙,太孙妃,太孙嫔陪着皇后一起走水路,人多,儿孙绕膝,也热闹一些,正好太孙嫔有孕了,也不适合走陆路,太孙妃的孩子也小。”很快永乐皇帝下了一道旨意,迁都时皇后由皇贵妃陪着走水路,以避免颠簸,一起走水路的还有皇贵妃的六个孩子,太子妃,太孙,太孙妃,太孙妃的孩子以及太孙嫔,从南京乘船到天津卫,从天津卫下船后再走陆路到北京,派御林军,锦衣卫共一千人护送皇后等人到达新都,钦此。

其他人自然是全程走陆路,大臣们都在打听原因,打听出来的原因是皇贵妃想到陆路较为颠簸,担心皇后的身体受不了,所以主动提出从南京到天津卫的这一段由她陪着皇后走水路,陛下觉得这个提议不错,太孙妃的孩子小,太孙嫔有孕,都不适合全程走陆路,所以多数时间走水路的人员名单就这样定下来了。

三月十八正式迁都,水路走了三个多月,七月底的时候,我们走水路的一行人到达天津卫,在天津卫休整了两日,八月初三我们一行人从天津卫走陆路到北京,也就一天的时间就到了北京,我们一行人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永乐皇帝传旨让我们先休息,明天再觐见,这样我们就各自去了安排好的宫室,我先送徐皇后去坤宁宫,我才回到景仁宫,索性两座宫殿距离不远。

到了景仁宫,坐在景仁宫中,我心中感慨颇多,前世,我病逝多年永乐皇帝才迁都的,现在,我居然也和永乐皇帝一起来到了新都。本来我的小儿子去年就要入学的,永乐皇帝说要迁都,所以让我的小儿子今年直接在新都入读,我也没有反对,九月,我的小儿子入读,十月,宫中开始给我的大女儿准备嫁妆,我三个女儿的公主府和两个儿子的王府已经全部建成,小儿子等到册封后就会建王府,永乐皇帝已经给我透底,我的三个女儿不用远嫁,我的三个儿子的就藩地都选距离北京近的地方,这可是隆恩,永乐皇帝执意如此,我只好谢恩。

永乐皇帝下旨让内务府给燕国公主准备嫁妆,嫁妆的规格仅次于嫡出公主,先列个嫁妆单子,再把实物送到乾清宫他,徐皇后和我亲自验看,皇帝重视,底下人自然会往最好里办,这点完全不用我担心。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