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7章 深山墓碑(上)(1 / 2)

加入书签

从江汤顶矗立起铁架子回来的路上,我和杨树方在一片洼地处发现了一个高高的墓碑,汉白玉石料,上面镌刻着好些个人名,还都是外地人。我很早以前曾经来过一次这里,印象中并没有这样一个墓碑。怎么现在多了一座墓碑?

杨树方告诉我,这个墓碑是前几年刚立起来的,你那时还在牛角台村住着呢。

一个外地人的墓碑怎么立在了雁浦村的地界内?我仔细地看了看碑文,上面的字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但大致意思还算明白,这些人都是革命烈士,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反“扫荡”战斗中牺牲在了这里。

我久久地站立在墓碑前思索着什么。

杨树方知道我的脾气性格是打破砂锅问(纹)到底,就说,雁浦村的老一辈人都知道立墓碑的事情,但你如果想知道为什么立这样一个墓碑?怎么立起来的?恐怕还得去问问张祥顺。我听爷爷说过,张祥顺当时参与了立墓碑的全部过程。

回来后,我很快找到张祥顺并说明来意,请他把这座墓碑的诞生过程告诉我。

张祥顺说,这件事情你们年轻的一代真应该搞明白,还要牢记在心里。雁浦村小学的老师们也曾和我说过,让我到学校对孩子们讲讲,这是革命传统教育,可我觉得有些情况特别是一些细节不太好讲,容易引起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不过,你今天既然问到了这里,我不妨就先对你说一说。

这年农历二月份的一天早上,雁浦村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六十多岁的年纪,穿着一身整齐的中山装,像是一名退休领导干部。他找到时任雁浦村主任的张大明,自我介绍名叫曲继中,曾在省城一家国营企业工作,去年刚办理了退休手续。他人虽然退休了心却没有退休,身子闲不住,还想发挥一点余热,为国家为人民再做些贡献,就想在雁浦村承包一片荒山植树造林搞点绿化,以改变山区的贫穷面貌。

张大明知道曲继中的来意后,很受感动,首先代表雁浦村委会对他绿化山区环境造福老区人民的这份爱心表示由衷的钦佩,但随后却摇了摇头说,曲同志啊,不瞒你说,这几年城里来了好几拨承包荒山的人,村里条件好点的荒山都已经承包出去了,剩下的都是一些不毛之地,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承包价值不大,回报率很低,我看还是算了吧。要不你到别的村子去看一看?据我所知,周围有些村庄还有不少好地块好山场没有承包出去呢!

让张大明没有料到的是,曲继中的态度非常坚决,说自己大老远的来了不能白跑一趟,我还就是看准了雁浦村这块风水宝地了。条件差些不要紧,咱就是奔着改变落后面貌而来的。如果讲究好的条件,我就在省城呆着多好,那里的条件比这里强多了。

曲继中的诚恳态度深深感化了张大明,他无比激动地说,既然曲同志真是相中了我们雁浦村,那我立刻召开村委会研究。

研究的结果,同意省城来的曲同志在这里承包一块荒山。鉴于曲同志对雁浦村的无限热忱和青睐,在承包费上可以给予最优惠的条件。

曲继中摆了摆手说,那倒也不必,承包费该是多少我就出多少,不能因为我坏了村里的规定和乡亲们的收入。不过,我倒是有个小小的要求,希望村里能够答应。

张大明笑着说,曲同志请讲,只要在村委会职权范围之内的,我们一定会满足你。

那就先谢谢张主任了。曲继中说,我想问一下,雁浦村里是不是有个叫做断魂洼的地方呢?

断魂洼?听到曲继中提起这个地方,张大明心里猛地“咯噔”了一声,试探着问,曲同志莫非去过断魂洼?

曲继中摇摇头说,没,没有去过。

那你怎么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呢?张大明又问。

曲继中说,我在省城时听别人提到过这个地方,不知道是真是假,你瞧,我这不是正在打问吗?

张大明暗自寻思,奇怪,这个姓曲的人既然从未来过雁浦村,那就不可能是听雁浦村人说的,一定是住在省城的人告诉他的。省城离雁浦村有好几百里地,是什么人知道雁浦村的断魂洼呢?

也难怪张大明觉得奇怪,因为别说是外地人,就连雁浦附近村庄的人都很少知道这个地方。即便是在雁浦村,有些年轻人也不一定知道断魂洼。

想到这里,张大明又问,曲同志,你能不能告诉我,那个对你提到断魂洼的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张大明觉得这件事情挺蹊跷的。自己是雁浦村的主任,应该为村里大事小情负起责任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