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来啦(1 / 2)
新鲜上任的安南公主进宫谢恩时, 可把见到她的人都惊呆了, 人人心里都在感叹果然是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儿, 难怪都三十几能当祖母的人, 还被西凤王惦记着。宁愿以一国之母迎回去了,敢情确实姿色过人啊。
安南公主已经有丑姑这么大的女儿, 再保养得当的妇人也不会象她这样还如十八、九岁般娇艳,别说皇帝看呆了, 就连皇后等宫中妃嫔们也看呆了,宫中向来不缺美女, 但却没有哪个人能和安南公主比肩。虽然皇帝早知道, 周小姐是位大美人, 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盛装的安南公主,简直美得令人不敢直视,太过光彩夺目了。
安南公主那白嫩水滑的肌肤及妖娆的身段,在那里一站,把所有的后宫美人都映衬的一点儿看头也没有了。更何况她身上还带有一股出尘脱俗的气质,举手投足间简直美得象仙女一样, 皇帝不过是说了两句场面话就走开了,把场子扔给了皇后。
皇帝一走, 皇后总算是松了口气, 连忙亲热的让安南公主,丑姑及周夫人落了座。
安南公主礼仪是刻在骨子里了的人, 再加上经历了生死看淡了人生, 进个宫, 拜见帝后也如在自己家里一样自然,进退自如。这样的态度更给她增添了几分风采。反到是把陪着她进宫的丑姑和周夫人给累坏了,两人小心意意的半步不敢多走,连头都不敢抬。
因安南公主太过于夺目,以至于旁人都没看清楚丑姑的样貌。
这会儿她一抬头,可把众美女们吓了一大跳。众人完全不敢相信,丑姑的相貌和她娘简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都以为漂亮母亲总能生个好看的孩子,哪里想到,丑姑不仅没随到她娘的半分美貌,就是比她爹也差了不少,因为面黑因为胎记。所以,就算是打扮得再华贵,丑姑依旧不算是个美人,弄得皇后简直不忍多看丑姑。
安南公主安安静静的坐着,就象一副画儿一样美丽动人。
因皇帝不敢留她们,皇后自然也巴不得她们快点走,有安南公主这样的美人在身边,简直是个女人都会嫉妒。哪怕皇后年纪已大,早就看开了这些东西。宫中的美人们自然也都感叹幸好安南公主要去西凤了。不然,留下来只怕还得惹出不少事呢。
所以,丑姑她们一行三人,并没有在宫里呆太久,得了大量赏赐很快就出宫了。
到了宫门外,周夫人摸了把汗,大松一口气,对丑姑说:“这一关总算过了。”
丑姑支撑着身子忙活了半日,累的很,勉强笑了笑,说:“是啊,回家去吧,我就不去周府了。”
“好孩子,你拖着身子也是该好好歇歇了。”周夫人连忙说,然后带着小姑子回周家去了。
安南公主出行的日子已经定下来了,不过她连女儿都出嫁了,自然不可能还象新嫁娘一样,仪式还是有些不同的。不过该讲的场面,讲有的排场,却一点儿也没有少。这被当成了京里的头等大事来办,所以没有人敢马虎,所要的东西,所需要带走的人员等等,也都如期准备妥当了。
这一天,是早就算好的吉日。安南公主一身金光闪耀的大红吉服,头戴凤冠,由贴身侍候的人扶上了宽大特制的马车,带着近百人的队伍和几十辆马车走了。
丑姑和周夫人自然是送别的重要亲人,陪着队伍走了很远才停下来。明儿和小弟兄弟两人也夹杂在众人当中,恋恋不舍的看着远去的马车。
安南公主带走的近百人,其中有贴身侍候的人,有保护她安全的高手侍卫,有种田的,有文人,有厨子等等。东西就更多了,比如种子,比如粮食,比如衣料绸缎书籍等等,这场面都比得过文成公主出嫁了。
等送走安南公主,丑姑的身子也日益沉重起来了,再加上这段时间又累了些,她就干脆闭门不出在家里养胎了。
宁二开始正式去当差,张老三四人当陪嫁去了西凤。阿树就直接荣升为宁二的助手了,不再只是宁二的侍卫,成了真正的小官员。只是他依旧住在这宁府,与宁二同出同进。
而明儿和小弟的身份也得以暴光,当然是以丑姑和她娘两人的恩人家的孩子身份出现的。虽然他们叫丑姑姐姐,但那也说得通,毕竟当年他们是一起长大的。所以他们走动很亲热,也没有人觉得怪。
赶在丑姑生产前,柱子一家人终于抵达京城。
宁老爷子年事已经,但精神头颇好,拖着孙子孙媳妇及重孙子重孙女,站在宁府大门口,激动的久久不能平息下来。
对于这个生活过十多年的地方,柱子还隐约有点记忆,见爷爷激动的样子,抱着刚一岁多的幼子说:“爷爷,到了吧?”
老爷子点点头,说:“到了,到了。终于到家了。”
姜春花一手牵着一个孩子,看着高大的宅门,又是高兴又是担心,颇有种刘姥姥要进大观园的忐忑。
门房见到他们这一大家子人,光在门口站着,也拿不准他们是干什么的,等了半晌也不见他们说话,主动过来问:“你们是干什么的?”
老爷子这才收敛了情绪,说:“我们是宁府的下人,主子叫我们过来的。”
门房惊讶的看着他们这一群老的老,小的小,看上去也不象能干什么活的,也搞不懂主子为什么会让这一户人来,不由的又问道:“哪个主子?”
宁老爷子愣了片刻,才说:“宁二宁云穿少爷啊。这是他的奶兄弟柱子。你就这样去回话就行了。”说着指了指柱子。
门房急急的叫了人去回了丑姑。
丑姑一听说是柱子一家人,简直是又惊又喜,说:“哎哟,真是太好了。”她顾不得自己身子沉重,带着阿竹和周妈妈就亲自迎了出来。
周妈妈惊讶的问道:“夫人,老爷的奶兄弟一家人从哪里过来的?”
“很远的地方呢。我都没想到他们来的这么快,你们老爷天天念叨着他们呢。”丑姑一面答,一面又问阿竹:“你还记得他们一家人吗?”
“记得啊。他们不是还有个小孩子吗?”阿竹答。
“不止一个孩子呢。后来不是又添了个女儿吗,也不知道这两年有没有再生养?”丑姑笑道。
她是真的很想念柱子一家人,这可都是那些年相依为命的亲人呢。
说话间几个人就到了大门口,见到姜春花他们这一大家子人,丑姑的眼泪都落下来了。
几个人就在大门口就激动的叙起旧来了。
丑姑一面吩咐人把他们的行李物品拿进来了,一面和老爷子打招呼。
“老爷子,您身体瞧上去还很好啊。”
“还行。平日还能下地干活。”老爷子也笑道,他盯着丑姑的大肚子,心里万分感慨,情不自禁的流下了开心的眼泪。
他一直担心宁二在子嗣方面有问题,没想到他们一成亲就有了孩子,简直是太令人高兴了。
丑姑一面吩咐人去收拾这一大家子住的地方,一面又令人赶快摆饭上来。
老爷子看着丑姑,又看着宁府,抹了抹眼泪,说:“十年了啊,老头子我又回来了。少爷果然是个有出息的。宁家又站起来了。”他简直比当初宁二回来时,还要更加激动。
丑姑怕他年纪大了,太过于激动身体不好,打断他说:“宁二出去办事了,要等到傍晚才能回来。您先歇歇再说吧。他还等着您给家里管事呢。”
“好,好好。”老爷子高兴的直点头,一副挽起袖子要大干一场的样子。
正说着,朱管家匆匆过来了,丑姑介绍道:“朱管家,这位老爷子是宁二身边的管家,柱子是他的奶兄弟。”
朱管家连忙过来和老爷子说话,柱子象个大孩子似的东张西望着,朱管家和他说话,他也只是应了一句就完事了。朱管家有些惊讶,老爷子忙说:“我这个孙子脑子受过伤。人不太伶俐。他媳妇儿倒是个麻利人。”
丑姑也说:“柱子就象个大孩子。你和他打交道,也不用顾及什么。不过他很能干的,一个人干活抵几个,有一身功夫,又会打猎又会种田。以前宁二可是靠他养着呢。”
“哎哟,柱子这么厉害啊。”朱管家笑着冲柱子竖了竖大拇指。
柱子也冲他笑了笑,把怀里抱着的幼子给了姜春花。
“哦,对了。去和白老爷子说一声,他和宁爷爷是老朋友。”丑姑又吩咐道。
朱管家连忙又让人去叫白大夫,还干脆把他们一家人住的院子给安排在了白大夫住的附近。
然后,朱管家按住心中的惊讶,直接带着他们爷孙二人去外间。
姜春花带着三个孩子,跟着丑姑进了内院,看着富丽堂皇的宅院,简直是目不接瑕,又是替她高兴,又是觉得手脚无措。
“春花姐,先坐下来歇会儿。”丑姑一面招呼她,一面让她把孩子们放开。
柱子的长子小团子已经是个大孩子了,随了柱子的身量,一看就是个大个子。老二是个女孩子,已经快四岁了,瞪着一双大眼睛,东瞧瞧西瞧瞧的,丑姑看她格外有趣,忍不住笑道:“小姑娘叫什么名字?”
“我叫秋红。”小姑娘脆生生的答道,她一点儿也不怕生,盯着丑姑眼都不带眨的。
“哎哟,真乖。”丑姑说着随手拿了一块糕点给她。
春花怀里才一岁多的幼子立马盯了姐姐手里的糕点,小秋红懂事的先喂弟弟吃了一口,自己才开始吃起来,两人你一口我一口的,很是友爱。
反到是团子有些别扭的看着丑姑,又看着娘与弟妹们,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
“团子,先来洗个手脸。”丑姑冲他招招手。
团子惊讶的问道:“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你这名字还是我取的呢。”丑姑笑道。
团子不相信的把眼光转向他娘,姜春花笑道:“是真的。”
说着她和丑姑都想起了当时柱子要给孩子取名叫山鸡的事情,两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了。再加上三个孩子叽叽喳喳的,她总算是从拘谨中放开了手脚,感叹的笑道:“真没想到啊,一别就是四年多了。你和宁少爷总算成亲了,马上也要生孩子了。”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当年的小团子现在都这么高了。”丑姑也说。
“他随了他爹,饭量大着呢。”姜春花看着长子笑道。
“你们这几年,过得还好吧?”丑姑又问。
“还不错,和在宁家村也没多大区别,分了宅子和几亩田给我们,足够我们一家子吃喝的,每年还有些盈余。就是爷爷老是念叨着你们。他还担心自己年纪大了,有生之年不能再见到少爷呢。”姜春花说,她也没想到大家还有相聚的时候,并且现在的宁家已经不再只是个普通的乡户人家了。
老爷子一接到宁二让他回来的信,就什么也顾不上了,直接吩咐收拾行李,卖了一辆驴车就带着一家老小上京了。这一路风餐露宿的,只恨不得插翅膀飞了过来呢。要不是因为有两个小娃儿,偶尔也还得停下来歇歇,只怕还得提前几日到达呢。
“宁二和我也经常想念你们一家子。刚刚安置好,就匆匆叫你们过来了。他还想着让老爷子帮着管些事情呢。”丑姑笑道。
“爷爷身体好的很,也是个闭不住的,给他管点事情也好。”姜春花笑道。老爷子毕生的愿意就是能见到宁二再支撑起宁家来,肯定干劲实足。
“那就好,你也知道,我们来京城,就是光个人来的,这里的一应使唤的下人,全部都是后来添置的,府里极缺人手。”丑姑直言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虽然宁府一切运转正常,下人们也能各司其职,但心腹的下人还是少了些,并且这种状况还得持续好长一段时间呢。
她和宁二都希望身边能有几个熟习的老人。而且姜春花又是个生了三个孩子的年青妇人,也让她心里安定了不少。随着生产日子的接近,丑姑开始担心起来了,毕竟生产可是一道难关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