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61 贺成都的灵光一现(1 / 2)

加入书签

“老板,这个徐镇长,能力挺强的。”

涂中市市长办公室中,秘书给贺成都泡好了一壶茶,茶叶很多,是典型的老烟枪加班狂配置。

“他昨天的报告确实很有启发,主要分析的内容,是关于政务公开后的好处。对我接下来几年的工作,其实有很大帮助,并且提拔一批能人起来的话,说不定二期工程会落实在涂中。”

贺成都其实也清楚,一期工程完成期间,庐州作为省会不可能什么都不做,肯定也会拿出相应的招商引资条件。

毕竟从全国市场来看,除开华东华南地区,省和省之间终究还是有市场上的差异。

地方保护客观存在,当然在转移支付稳定且规模上来之前,这种地方保护手段并没有什么错,甚至是理所应当的。

因此茶饮料要在淮西省做大,亦或是全国经济大环境升温,那么最好的去处,肯定还是省内大城市,庐州当仁不让。

“沙城食品”和“大桥食品”的商务谈判团队也早就过来开诚布公,总计五条或者六条大型生产线,也就是五个或者六个生产基地,全国大市场布局,一期投入就是三个亿,张浩南掏得不多,大头都是政府出资。

淮西省省府方面是打算在二期工程上掺一脚,省投资公司的人刚刚换帅,原本要来涂中市接替贺成都的,现在做了一把手,显然也是要为这个项目保驾护航。

“老板,已经确定留在涂中了?”

“组织部过几天就会有人过来。”

贺成都根本不在意这种事情,因为在他把项目做好之前,摘桃子的不可能过来受累。

脏活累活,还得他这样的继续干几年。

四年之后嘛,来摘桃子的人多得是,他也没必要计较这些,自己什么都不干,也算是送了一个人情出去。

至于说现在,老老实实干活就是了。

点了支烟,贺成都一边看徐振涛昨天的会议讲话,一边琢磨着在涂中市推广的难度。

徐振涛的经验和教训,讲的其实挺清楚的。

还有的弊端就是“地头蛇”会快速形成,然后快速进入“尾大不掉”状态,乡镇对村庄的管理很难有什么说服力。

公开基层政务,首先坏处就是损失一大笔钱,经费上少了许多自由;其次就是管理上很难再吓住人,容易被较真的反过来怼。

好处那就是要看本地的财政状况和干部素质,当财政转好时,政务公开反而会加强干部的权威性,也更容易取信老百姓,并且在执行优良政策时,老百姓配合度是最高的,很多以往需要做大量工作的事业,能够迅速统一思想。

倘若财政一般,但是干部素质高,那么至少可以保证集中力量办大事上,不会出现大的纰漏,并且同样的,可以通过干群合力,弥补财政上的欠缺,一样可以创造相当不错的效益。

这方面徐振涛是拿魏刚和自己的案例来说明的,在张浩南扶持徐振涛之前,他能够给大桥镇攒上百几十万,甭管是讨饭还是怎样,至少搞来了,而且逢年过节也确实能够救急。

没有三两三,也不可能在没有张浩南的时空中,照样能混个副市长当当。

徐振涛的报告和经验内容,对同僚来说是相当不友好的,等于说就是多部门权力分散,且受两头监督。

但对上级领导单位和一般老百姓来说,就舒服得多。

尤其是那些本就喜欢管闲事的小老百姓,大部分情况就能有的放矢,监督作用是相当可观的。

所以贺成都作为地方主政一把手,对这些很感兴趣,也很有动力去推动执行。

道理嘛,也比较简单,事业能做大,功绩也会更大。

有这批投资进入,工业农业算是一肩挑两开花,缓和现阶段的农村干群压力有着重要作用。

没有泄压阀是不行的,但用引爆的方式去泄压,那肯定是万万不行。

“凡是接受相关投资的区县,都可以准备学习讨论一下。而且这个大桥镇也在快速发展期,他们搞的那个现代化农业开发区,很有水平。你看他这一段内容,就很精辟……”

指着徐振涛的发言内容,贺成都手指一划,“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工业化。算是概括性的东西了。”

“其实跟大桥镇直接合作,也有好处。”

秘书在贺成都桌子上的一摞文件中,拿了一份出来,打开递给了贺成都,“老板你看,这是大桥镇的工业统计,除开‘大桥食品’相关企业,像农机组装厂、绒毛加工厂还有各种养殖业,都是有完整的粗加工、精加工产业链的。一个镇的企业,不但解决了自身三分之一以上的青壮劳动力就业,还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上税规模也非常好看。”

“听说大桥镇现在已经全是机动田,看来农业效率确实可观。”

“我跟徐镇长一起过来的陈局长也聊过,前年好像就组织了收割机车队,沙城许多村庄都有拖拉机驾驶员集中到农机培训中心,然后在长江两岸地区收割耕地作业。当季度就实现四千多万效益,我想,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

“嗯……有道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