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东海郯县拜刺史(一)(1 / 2)
第四百零五章 东海郯县拜刺史(一)
一夜深谈,第二日离开,林策挽着千璃手臂,依依惜别,可见此人非但忠直,亦是性情中人,深得千璃喜欢,奈何现在国相府的核心职位已经满员,林策以一县之令去国相府当一个掾史也不太合适。
而且千璃也已经打算在武原建立第二个屯田基地,甚至从地利上来说,武原可能比甾丘还要开展的快些,留下此人,也能有大用。
连续的雨雪天气,冷的人骨头发疼,同时心情压抑,只是两日奔波就已经满身泥泞。这一日,好容易天气晴朗起来,大家伙也明显心情一振,路上有说有笑。
郯县作为整个徐州目前的州治,又在东海这个富饶之地,本在千璃的想法里应该是黑墙高城,巍峨雄伟,可是临近才发现,这郯县因为人口众多,很多民户已经逐渐蔓延到城外,只剩下最早的内城墙还在,多数达官贵人,显赫家族在内城中居住,大部分平民百姓都在外城。
相比较冀州巨鹿、常山、赵国一带的十里无人,百里无烟的惨状来比,东海郡一路行来,官道左右的田地没有一丝荒废,到了郯县更是热闹非凡,城内酒楼,市集里,人头攒动,甚至还有街边杂耍,卖艺,很多人操着北方的口音,一看就是因为黄巾之乱,躲到这里避难的。
千璃暗忖,恐怕如今的东海郡人口已经不止八十万了,是彭城国的两倍还多。
在王朗的指引下,进了内城。
徐州的州治,东海郡的郡治都在郯县,就好像千璃到了彭城,要用严畯、张昭,而徐州刺史,包括东海郡太守,来到这里,也必然要征招当地的名士为自己效劳,一最主要的方面当然和千璃一样,求得当地士族的支持,才能站稳脚跟,二也是提高自己的名望,这些名族能够到自己州府,郡府入仕,也说明你这个刺史、太守能得人,有能耐。
也因此王家当代家主,王朗的父亲,正是在东海郡任五官掾一职,其他不少家族子弟在州、郡任职,可说在这东海郡乃至徐州,王家也算是相当显赫。
而王朗通晓经籍,年少就以学识著称州郡,被推举为孝廉,进入朝廷为三署郎,这也是当初和徐州刺史、东海太守和士族之间的一个交易,王朗本人也确实有才,从朝廷一出来任命,还不到三旬的年龄就得千石县长,可说真的是年少有为,千璃若不是有黄巾之乱崛起,拍马也追不上王朗这种世家子弟。
王朗的父亲一眼看到,就让人忍不住再看一眼王朗,基本可断定,就是二十年后王朗的模样,表情更加严肃,很有官威,看得出来家中子弟也对他非常敬服,王家一众人在门前迎接之后,引入堂里。
王府并不大,但和千璃所去的很多士族一样,家中装饰,摆设雅致,看来丝毫与富贵无关,但千璃已经不是昔日的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少年,府里使用的家具,器皿,王家人头上佩戴的紫金箍,玉箍,腰间的玉佩,手中的把玩,看似低调,其实华贵。
看到千璃若有所思的目光,王朗也一时无语,有了钱谁不会享受,而王家并非清廉之家,本身在郯县拥有土地不少。
权贵,权贵,在华夏一国,自古当权者,皆富有,虽有清廉之官,毕竟少数。
“国相前来,我王家蓬荜生辉,实在欢迎。”王父客套了一句,表情上却没有丝毫表现出来一分热情。
千璃自然也不会当真,拱手客气,“本府在彭城能得景兴(王朗字)帮助,实是有幸,今日前来拜访,一为感谢,二也是有些事情需要景兴帮助。”
王朗在信笺中并未提及千璃要去朐县糜家,所以千璃在此直言,王父有些惊讶的看向王朗。
王朗笑道,“此事与我王家无关,明日我陪同府君去州府拜访刺史,随后还要去一趟朐县。”
王父一听与他家族无关,眼神微微放松下来,含笑,“那今日就请在府上好好歇息一番吧。”
千璃暗笑,恐怕王家是担心自己在彭城掌控不了局面,来求助的,虽然确实遇到了不少阻碍,开始有些难,但不妨碍千璃以他现在的地位去做一些事,只要开了头,一切往好的方面在转变了。
陈弼,包括其他县令、长不听安排对于千璃来说只是暂时的。
不过今日千璃从王家很多子弟眼中看的出来,自己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受欢迎,目光中夹杂着妒忌、不忿,甚至鄙视,也不知这种情绪是从何而来,让千璃觉得有些莫名。
……
千璃在来到郯县拜访徐州刺史巴低前,或者说在洛阳得知自己要来彭城国任国相之时,就已经专门了解过此人。
传闻巴祗曾经当过扬州刺史,后来徐州当刺史,做过一事,在民间,甚至朝廷广为流传,那就是“与客暗饮,不燃官烛”,意思是说,巴低私人宴客,不用公家的膏火,宁可暗饮。
表达的意思就是这巴低从不挥霍公款,是一个非常廉洁的人,也同样表达出,此人非常节约节省,家中之资并不丰厚,亦是表现他不贪。
在千璃的想法里,这种人,从“后”至今,他都是佩服的,因为这巴低先当扬州刺史,后当徐州刺史,可说是官居高位多年,却能控制心中贪欲,在这个朝纲不稳,上至天子,下至一小小亭长,无不贪财,漫天污吏的时代,这种人就像周敦颐《爱莲说》的词里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实在难得,千璃确实忍不住很想“瞻仰”一下此人。
而在后世,千璃完全没听过这么一个人,不得不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千璃所知道的三国名人都是从这本小说里得知,然而真实的存在在这个时代,才知道,人才如满天繁星,很多人虽然并不名传后世,却依然闪烁着自己的光彩,例如墨轩、赵靖、黄顾……
可说,无论历史,小说,还真是胜利者所描述的,真正的历史是何样的,很多细节,恐怕只有经历了才明白,接触了才懂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