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3章 变故(1 / 2)

加入书签

在香江的摊子已经很大,囊括了航空、远洋、机械、电子、金融、地产、纺织、商贸、化工等等,制药和超市还不算,马上还要建饮料厂,有必要再次综合规划。

等香江的机车厂建起来,和香江理工(前身)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些实验室也需要上马,尤其是电子研究领域。

然后将不同领域同时展开,对朱雪峰来说是个难题,他一直处于隐身状态,到现在都没有见全过各行的总负责人,对这些人都不算了解,也就和陈小姐、老李头及胡余杭三人算是熟悉。

马上要成立的机车厂、饮料厂、钢铁厂、化肥厂、包括航空公司和还存在一丝希望的造船厂、货运码头,远洋船队,这些负责人的位置都还空着,钢铁厂、码头、造船厂和远洋船队还好说,都是收购,直接选用原有人材,可其它负责人就得邬倩倩去张罗了。

邬倩倩的品行不用担心,朱雪峰很自信,但她毕竟是一个人,压力的确太大了,看来有必要让大丫提前过来帮忙,朱雪峰手里可用的人太少,钱串子勉强算一个,可人家家里有老人在,不宜远行,只好作罢,可以用的就只有大丫了,大丫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在这边再跟着学习学习,朱雪峰相信她能挑起重担。

二丫和三丫这方面要欠缺不少,能管好服装这一个摊子就算不错。

其实林依兰潜质也不错,可惜她更愿意留在轧钢厂,真是可惜了的,轧钢厂,对了,朱雪峰突然想到个人,有个新想法,得回去调查一下。

轧钢厂的邵处长,那个因为泄密事件消失的邵处长,这是个极好的人选。

出了这么大的事,国内铁定一辈子无法抬头,连家人都会受到影响,可邵处长人品其实没问题,业务能力也挺强,在轧钢厂待了这么多年,又一直管着技术处,对这些业务和技术要求了如指掌,没有比他更合适的。

现在的问题就是,根本不知道邵处长被如何处理,人在哪,这个得回京城找杨厂长问问,他是领导,总该知道点消息吧。

轧钢厂的老杨正在头疼,今天快下班时,上面下了个文件,要求轧钢厂配合商务部,将发往东升贸易公司的摩托车转交商务部驻香江办事处,进行外销,也就是说,要撇开东升公司单干。

文件一到,刘书记就第一时间组织厂级领导加班进行了传达,会场一时间有些震惊,议论纷纷。

刘书记索性打破常理规,组织讨论,并要求大家踊跃发言,共同商议如何落实,讨论并不热烈,持不同意见的老杨和老夏并未发言,因为但不管怎么说,文件下达是要执行的,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能。

老夏是被惊呆了,会后主动找到杨厂长询问。“老杨,这份文件的内容,你提前听说过吗?”

按理说,这么大的变故,上级应该征询轧钢厂的意见,老夏认为,老杨至少应该听到点风声吧,他们家可是讨论过,认为这种方式根本不现实。

老杨摇摇头,一脸古怪,“没有任何消息,要是有,早就找你商量了,我这还纳闷呢,这个上级到底是哪一级,连个调研都没来咱们厂,直接发来个文件。”

文件其实是冶金部转发的,老夏见老杨真是毫不知情,这才满腹疑虑的走了。

“才合作一年多,一切都进展很顺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决定?”老杨很不能理解,新来的刘书记那张意味深长的笑脸还在眼前。

“老杨啊,今年的展销会咱们厂的电瓶车、三轮和拖拉机没有东升公司的帮助也很畅销,这说明什么,说明只要是好东西,在这么大的国际市场上,就不愁找不到买主,咱们把自己的拳头产品销售交给这个东升公司,就是一个错误的决策,这是替资本家打工。”

“现在上面想清楚了,要自力更生,咱们不用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就响应号召,坚决落实,怎么说也是这个理,交给商务部总比交给不知根底的资本家要靠谱吧。”

老杨当时没说话,只是在心里暗骂,“你知道个锤子,没有东升公司兜底,那些玩意能这么畅销?新来的就是新来了,也不调查研究,根本不知道大部分都是东升公司底下买走销售,这事还真是只有老书记和自己以及老夏知道,还有啊,申城的摩托车不也去了展销会,为什么就没有一辆能卖到欧洲和北美去。”

这些人还是把外销想得太简单了,老杨深深地记得和东升公司谈判的不易,也清楚在销往北美和欧洲东升公司所起到的作用,商务部的定位就决定了它和北美以及欧洲根本没有洽谈的机会。

老杨收起文件,外面天已经全黑了,看看时间,真是不早了,这个讨论浪费了太多时间,但他就是个急性子,这事必须找找老领导,这个决定极可能坑死轧钢厂。

现在每年摩托车项目大约换来一千万的外汇,这里面可是有成本,比例还不低,等到商务部卖不出去,别说外汇了,轧钢厂的账面将是一塌糊涂,毕竟摩托车项目是轧钢厂必保项目,投入了太多资源。

别说一年,半年的滞销就能让轧钢厂的资金链断裂,然后只能靠上级的计划苟延残喘,这是老杨万万不能接受的。

书记才走几个月,轧钢厂就陷入危机,到时候不明白的人,包括全厂一万四千职工,肯定都会将矛头指向自己,痛骂自己无能。

所以,不论是从国家、集体还是个人,这个文件,老杨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必须向上级反应,这是个错误决定!

领导家在朝阳区,就是原东郊区,前几年才改的名,不如东城区繁华和热闹,一路上人也很少。

心急如焚的老杨骑得飞快,借着路灯赶路,还被巡逻队查了两次,好不容易骑车来到大院时,已经九点多,值班的警卫对老杨倒是熟悉,这段日子没少来过。

“部长才回来,您要找他就直接进去吧。”

“谢了,小伙子。”

老杨推车进了大院,锁上自行车,直接上了二楼,丁部长家就在二楼,老杨带傻柱来过好几次。

“国栋,你咋来了,有啥急事?不会是为了下午的通知吧。”

老丁也是刚到家一会,才脱下衣服洗了把脸,门就响了,开门一看,居然是老杨。

“领导,您所料不错,我就是为这事来的。”

老杨顺手关上门,冲着闻声出来的部长夫人打了个招呼。

“老嫂子,打扰了,这么晚过来。”

“喔,是国栋啊,没事的,老丁也是刚到家,你们有事就去聊吧,我去给你们倒点水。”

“别介,嫂子,我自己来。”

“让她弄吧,咱们去书房,你这急匆匆的赶过来,看来对这个通知意见不小啊。”

两人关上门,老杨也不隐瞒,“领导,这个文件我个人认为的确欠妥,都没征求我们的意见,就仓促下了这个要求。”

丁部长扔了支烟,“自己点上,我也就借着你来的由头抽一口,你要不来,我回家都不敢抽。”

见老领导顾左右而不言他,杨厂长追问道。

“领导,您倒是说句话啊,这要求谁下的,这项目还是咱们争取来的,费劲千辛万苦,现在一切都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就改了主意?”

“国栋啊,不要着急,这个决定当然不会是部里下的,文件你没好好看看,文件开头就是;按上级指示…,这你还不明白。”

“我明白,这是上面下的要求,可我就是想不明白,这才来问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