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章 人逗鬼(二)(2 / 2)

加入书签

木案板相当于一般条桌大小,放着宽近二寸长不足一尺的诗韵条儿若干沓。每沓一百条,每条写诗一句。上端约两寸处,障以横额,内藏“韵底”;下部那句“诗面”中,写时隐去一字,另在一旁虚设可以填进的五个字,由客人从五字中挑选一字押上。每一诗句都得有其出处,要“包对古本”。押上的字,依那障在横额之内的“韵底”为准,两相对照,以正误定胜负。例如:

“诗面”为“万里送△舟”,一旁虚设五字为“一归,二行,三轻, 四兰,五扁”。客人如押的是一、三、四、五,则负;若押的是二,那就对了,便是胜家。——在“韵底”旁注有:(唐·李白《渡津门送别》,见《全唐诗》一七四卷一七八六页)。再如:

“诗面”为“△里春山一两峰”,一旁虚设五字为“一云,二雾,三画,四树,五梦”。客人如押一、二、三、五者,便错了, 输了;若押的是四,就对,就赢了。——在“韵底”旁注有:(清·郑燮《题画》,见少宝山房版《郑板桥全集》第二一二页)。

押的注,可多可少。由于到底是翰墨游戏,客人半是赌,半是玩乐,还半是附庸风雅,所以一般只是几个铜钱、几个铜板、几分小币;上角者不多,更没有动元论块的。押输了, 被吃;押赢了,一赔一(一分赔一分,一角赔一角)。按绝对数字计算,赢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可能,输的可能则是百分之八十。杨三便是在这强于押者的百分之六十处,找点进项,作为生活补助。

至于他用的那些“诗韵条儿”,全是请求有才学的老夫子、谙诗词的骚人墨客代拟的。他的祖父曾经替别人拟过,而他请的人也都是祖辈父辈。本巷展老先生便代他拟过三千条,让他混了好几年。

自打展老先生长逝后,一是能拟韵条儿的人少了,难找到了,这一沓一沓韵条儿需要不断更新,经常调换,已经用过露过底的,再用就易被押中;二是夜晚肯到街口来作此吟哦、推敲的人也渐渐少了,最后几至于没有了。所以沛市沦陷之后,杨三爷只干了几个月,这项副业便收歇了。

抗战胜利后,是他最为惨淡的时期。老婆死了,丢下一男一女,小女孩两岁,刚断奶;大男孩也才十来岁,还不能挣饭吃。

常言道:“有钱的,人喝酒;没钱的,酒喝人”。人越是穷愁潦倒,心境越是欠佳,酒越是馋人,酒瘾越是来得大。杨三爷把儿子送去一家白铁店里当了学徒,把女儿抱给农村做了压底丫头(抱,过继之意。没生孩子的妇女,抱个女孩哺养好使自己以后能生男孩,这女孩便叫“压底丫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