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7章 蠢蠢欲动(1 / 2)

加入书签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在五零的一月份正式诞生了,这是一支全部由新疆各个少数民族战士组成的部队。

92年出生,时年岁的陈政委正值精力充沛的年纪,在陈政委和列斯肯军长的带领下,第五军和独立旅一起,展开了规模庞大的群众工作。

第五军有了新政委,这样就更加为以后和兄弟单位的配合提供了方便,有了老首长和列斯肯军长的支持,独立旅和第五军的合作也越发默契起来。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这是一段难得的好时光,几年来不断征战的独立旅终于有了较长的休整时间,轻伤员早就好了,重伤员也大都重新归队,在给当地老百姓做群众工作的同时,部队的训练也走上了正轨。

李勇早就盼着有这么个大休整阶段,部队扩充到一万三千多人,规模是不小了,可是好多战士都是俘虏过来的新解放兵,政治觉悟和思想跟老战士相差太远,所以要抓紧时间和机会把战士们的头脑搞上去,否则是要出大问题的,政委王成德是个老政工出身的干部,对提高部队政治觉悟的认识比李勇还要高,所以,别部队没有打仗,可也一点没闲着,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让全旅官兵脑袋里的那根弦绷的紧紧的。

迪化城外,喊杀声不断,在独立旅自己开辟的训练场上,旅长李勇和政委王成德整天跟战士们摸爬滚打在一起,苦练各种技战术动作,别是旅长和政委,做动作的时候一点不含糊,练习体能的时候也一样背着几十公斤负重奔袭。

老战士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军事训练吗,当然要全员参加,可是有些新解放战士就很受震动了,师旅级别的高级指挥员。有的是汽车和装甲车可坐,可还是和普通战士一样练体能练战术,这样的首长怎么能不让人佩服。

独立旅内部的新战士都很受震动,更不用说由新疆国民党部队改编成的二十二兵团了。他们对独立旅的做法很不理解,有个别人还说风凉话:“这些**土八路,不打仗了还搞那么紧张干什么?一天到晚滚的跟泥猴子一样,听说他们的旅长还有政委也和列兵一起挖洞跑步,真搞不懂为什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李勇和王成德的带动下,独立旅训练场上的喊杀声昼夜不断。李勇告诉战士们,咱管不了人家的嘴,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但是训练一天也不能少,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发动群众,做好地方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所有的一切都在紧张而又有序的进行着,但是。日子是不可能老是这样过下去的,在迪化一带差不多平静了两个多月的独立旅又一次接到了新的任务。

一野的大部队在随后的日子里陆续开了过来,一兵团的第二军和第六军(在部队进疆前与七军互换了兵团的隶属关系)全部到达。

早到了一段时间,独立旅可以称之为地主了,为此,六军的陈海涵参谋长还特意跑了过来,说是让李勇和王成德好好招待招待他,招待不好他就不走。

这些到没什么,老战友来了,酒当然是管够了。但是陈海涵参谋长可不是为了过来喝酒的,他是要独立旅给他们六军多介绍一些在新疆工作的经验。

做为最早进疆的部队,独立旅不可能老在一个地方长久的待下去,也就是说,要开展新区工作,把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地区让给新来的部队。

新疆的面积太大了。大到虽然进疆的部队有十几万,可还是不够分配,人一撒出去就不到什么了,独立旅有一万三千多人,这一万几千人不可能老是挤在一起,李勇和独立旅按照上级命令,要把部队分成一个个的小单位,象天女散花一样把种子撒到新疆的每一块大地上。

上级的命令无疑是正确的,新疆虽然和平解放了,可是很多老百姓还没见到真正的解放军是什么模样,更谈不上什么感情和任象,只有让老百姓知道解放军,认识解放军,了解解放军,才能为以后的工作打开出路,这是最基本的。

只有把部队分散开,才能扩大解放军的影响,让广大群众在最快的时间里见到传说中的解放军,可是这么一来,又有问题出现了。

早春二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也是苦难中的百姓最难熬的时候,由于连年的战乱,青壮年劳力大量死亡,人口流动性大,农业田的缺耕少播,水利设施荒废失修,再加上国民党军队逃跑前的疯狂破坏,这一切,给新中国带来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春慌。

春荒,又叫灾荒,提起这两个字,人口大国的中国只要有点经历和年纪的人都会心有余悸,别说是赶上了,想想都害怕。

说一千道一万,什么最重要?唯有粮食才是最重要,只要有了粮食才能心中不慌,才能有精力发展经济,发展工商业,连肚子都吃不饱,一切都是空谈和妄想,可是在五零年的开春时节,很多地方都处于农民无种下地,厂矿和机关里的工作人员无米下锅的状态,情况异常严峻。

粮食,粮食,让人夜不能寐的粮食成了当前最头等的大事情,灾荒如果继续持续下去就会引起全国大乱,这决不是什么危言耸听。

为此,党中央也下达了指示:春耕春播不能误,一定要抓住,各地筹集的救灾粮款必须及时到位,工作人员还要节衣缩食,共度难关。

缺粮是全国性的,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部队,国共两党两军先是十几年的内战,然后是八年抗战,最后又是三年大决战,两支部队各自都聚集了几百万人,这几百万人的吃饭就成了一个很大的负担。

全国性的战争刚刚结束,恢复生产起码还要一年,老解放区问题不大,各项工作,生产生活都已经按部就班,可是新解放区就不行了,也就是说,按最好的设想,五零年如果风调雨顺,新解放区也得到秋后才能到成效,从开春到秋后的一段时间就成为了最为关键的时期。

怎么办?人是铁,饭是钢,没有饭吃一切都是假的,四大野战军,几百万部队,从什么地方征集粮食,从老解放区调运当然是办法的一种,可是野战军早就从老解放区打出去了,部队离老区路途太遥远,解放军的运输能力又差,从老区运送粮食成本太高不说,效率还太慢,所以还是要立足从当地征集粮食,可是当地百姓的生活已经够苦的,他们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能征集上来的数量有限。

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办法当然有,在当时的农村,地主和所谓的乡绅把持了大量的土地,他们也占用了大量的资源,别老百姓日子过的困苦,他们可该怎么享受还是怎么享受,手里也囤积了大量的粮食。

想要征集粮食,必须要他们大出血才行。

为此,当地各级刚刚成立的政府派出了大量的工作队,去做各个阶层的工作,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粮食征集上来,这些工作队还有一个名字叫征粮队,征粮队小的有十几个人,大一些的有几十人上百人,带着简单的武器装备活跃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里。

征粮队在征集粮食的同时,还要做老百姓的工作,宣传党和军队的各项政策,在闲暇时间还要帮助当地百姓搞春耕生产,工作既复杂又艰巨。

工夫不付有心人,有付出当然也有回报,正是因为了这些工作队的努力工作,一段时间过后,新解放地区的老百姓也对解放军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这是一支为穷人打天下的部队。

当然了,有人高兴,就有人仇视,百姓是高兴了,可是那些以前飞扬跋扈的地主老财就不高兴了,**解放军不但要粮食,还要将老百姓也鼓动过去,长此下去,不但他们的地和粮食没有了,连雇农和长工也会没有了,这还了得?因此,在一些新解放地区,有些势力蠢蠢欲动。

蠢蠢欲动的不光是一些手里掌握有武装的地主老财,还有各地的黑恶势力以及国民党逃跑以后留下的特务和党团骨干。

根据史料记载,仅在北京地区,就有国民党各种特务八千余名,党团骨干五千余人(分部委员以上的),后来跟随国民党军队南下的不过是三千多人,也就是说,解放以后,还有一万多名国民党各类特务留在北京地区。

北京地区的特务和国民党党团骨干只是一个缩影,这些人有的潜伏下来,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有的伪装积极,已打入我们军队和机关内部。

五零年年初,因为各种因素的诱发,致使全国各地匪患严重,三月,一封匪情通报报到了中央,通报是这么写的:(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