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4章 要明确一点(1 / 2)

加入书签

“妹崽,你怎么张口闭口都是钱?医生的工资都是固定的,和这些检查又有什么关系?”

老首长一脸严肃的说道:“能用上仪器检查的都是难以通过症状诊断的大病,不检查怎么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怎么对症下药?”

“西医的仪器检查结果一目了然,能帮助医生在最快的时间内诊断出病因,并给出对症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各有优势,不存在哪个最好!”

最后一句话,老首长的声音有些严厉,眉眼之间带着几分斥责。

一旁围着的杨保山等人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在嘴角,然后慢慢收敛了起来,神情颇有些茫然无措的感觉。

杨安饴轻轻咬了下嘴唇,倔强的争辩:“您自己都说了,西医的仪器是帮助医生诊断并给出治疗方案的,凭什么要病人来买单?”

帮助医生这四个字,她咬的特别重。

老首长不由得怔住了,一时间忘了该说些什么。

“为什么国营饭店可以给大厨准备厨具,肉联厂可以给屠宰师傅准备刀具,西医的医院就不能给医生准备仪器呢?”

“他们不都是工具吗?”

老首长沉默了,杨安饴却明显察觉到他的怒气在渐渐消失。

她悄悄松了一口气,刚才说的太激动,差点忘了现在还是计划经济时代。

不过她并不后悔在这时候提起这件事,中医要想复兴,医疗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既然都要改,那就干脆从现在开始,将西医乱开检查收费的由头掐死在萌芽状态!

“中医好还是西医厉害,不是我说了算,也不是您说了算,真正能评价这两种医疗体系的只有广大人民群众。”

“我跟着师父学医时,曾经听师父提起过他梦想中的生活。白天看病、晚上看书学习,职称大小全由看好了多少病人决定。”

“过去人们用桃李满天下作为一个老师的最高评语,那用治愈的病人的数量评价一个医生的能力,不也很准确吗?”

老首长眼中闪过一抹深思,不得不承认她说的话糙理不糙。

“李大夫的确是位好中医,像他这样的人并不少,但中医里也不乏滥竽充数的,必须规范管理才行。”

杨安饴眼睛一亮,“我们巴不得规范呢,但是这个规范的标准不能像西医看齐,中医要立法必须和西医分开。”

“另外,不仅要对中医实行规范化管理,还要建立一套中药质量评价体系,严格把控中药的质量!”

老首长看着她侃侃而谈的样子,忍不住问了一句:“这些话是你想到的还是你师父教给你的?”

不知道为什么,他有一种直觉,今天他和杨安饴的谈话,都是她憋在心里很久的。这些话怎么也不像随口一说。

杨安饴组织了一下自己的语言,“我听师父他们提起过,也有我自己的看法。”

“今天的这些话很好,你回去后写一份报告给我,把你心里还没说出来的话全部写上,我要亲自检查。”

老首长摸了摸她的头,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她的这种想法和他对于下阶段想要提出的发展方向太吻合了。

杨安饴愣了一秒,随即高兴的对着老首长敬了一个礼,“是!保证完成任务!”

……

那天的谈话过后,杨安饴特地找到李大夫和房燕子等人讨论了一天,将他们对于中医未来发展的期许和注意事项都记在了草稿上。

然后,又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准备成报告。

除了之前提到的内容,她还增加了一些关于西医与西药的内容,例如医、药分家,杜绝医院和药厂联合宣传药物,只看疗效,避免医药采购中吃回扣的行为。

最后,在把报告交上去之前,她才在之前留出来的第一页空白上写下一句话。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必须明确一点:医院的存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挣钱!”

报告交上去后,老首长一行人便从石羊大队离开了。也是在他们离开后,杨安饴才知道老首长是来找李大夫开药的。

在他们走后第二天,杨保民收到了一份农机所的推荐信。上面的地址有点远,在隔壁泉城市。

夜里,昏暗的烛光下。

杨保民和佀丽丽面色复杂的看着桌上的推荐信。

杨保民:“这马上就过年了,他们怎么在这时候给我送来了推荐信?你说会不会是送错人了?”

佀丽丽忍不住笑了,“三哥,这上面可是写着你的大名,整个石羊大队就你一个杨保民,怎么可能会送错?”

“可是,他们怎么知道我……”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便被佀丽丽打断了。

“难道你忘了之前老首长来时,你们曾经带着老首长参观你改造的中耕器了吗?”

“可是,让我在这个时候离开你和孩子,我可做不到……”

杨保民一脸坚定,孩子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每天夜里不知道要醒多少回,他要是现在走了,留下佀丽丽一个人照顾孩子,那不成混账了吗?

佀丽丽心里也舍不得,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来,“上面不是说了吗,邀请你过去学习半个月而已,半个月之后再谈其他的。”

“现在有娘帮忙照顾孩子,我一个人根本没有多累。我知道你做梦都想进农机厂,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你要是就这么放弃了,会后悔一辈子的。”

杨保民紧紧的抿着嘴巴,“天太晚了,明天我问问大大他们再说吧,快睡吧。”

佀丽丽还想再劝劝他,杨保民已经脱衣服上床了。

夜里,杨保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像是烙煎饼一样,直到天快亮了才睡着了。

第二天,老杨家老一辈的所有人都聚在杨保民家,听他说了推荐信的事。

杨老大、杨老五、杨老六、杨老七都同意让杨保民去农机厂看看。

“家里现在又没有农活了,丽丽这边有你娘帮忙看着,你现在不去,打春后忙起来了再想去可就没时间了。”

“是啊,好不容易农机厂又复工了,你可得进去好好学学,说不定来年插秧前就能造出新款的插秧机了,那可是造福人民的好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