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缩水版船中对(2 / 2)
“大哥到底帮我吹了多大的牛,如此礼遇,不拿点本事出来可不好交代呐。”
回到船舱内,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后,诸葛亮居然还有些紧张。
虽说刘备亲自远迎,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豫章和广陵属于飞地,中间被敌意诸侯间隔了,为了确保安全而提供护航,很合情合理,并非一味矫情示好。
但不管怎么说,数千人的水军,逆长江而上航行三天迎接,着实是很大的阵仗。
好在入舱之后,刘备倒也没忙着请教正事。他眼光老辣,已经看出来诸葛亮不想欠人人情,所以就一张一弛,只拿些无关紧要的话来闲聊,缓和气氛。
还让陈到取来好酒,说起当初诸葛瑾助他渡过危机的往事,显得诸葛家有恩于他。
然后又说起他曾经名义上的舅舅宋信、这几个月在扬州当客曹从事的表现,都是些家务事,试图稍稍淡化诸葛亮内心的压力。
诸葛亮终于完全调整好情绪,这才开口:“将军报国之志、礼贤之心,亮从家兄处,便多有耳闻,今日一见,更胜过家兄转述。只恨亮年幼才疏,有误将军下问。”
刘备温言应对:“令兄、令堂所言,岂是虚妄?”
诸葛亮微笑道:“倒也不算虚妄,亮年幼时,确实略有急智,家母、家兄也多有期待。但闻孔少府曾言:少时了了、大未必佳,人智再强,终究限于年齿阅历,并非天授。
家兄常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训示于我,我亦时常引以为戒。近年来专攻,不过算术理财、天文地理、工巧治水之类小道,对匡世济民并无大用。
至于天下大略、兵法奇谋、治国识人、定策立法,亮实有不知矣,这些方面目前也着实不如家兄。”
诸葛亮赶紧先强调,他和大哥如今属于各自“术业有专攻”的状态,大哥和继母哪怕原先说过“十倍于瑾”,那也只是在诸葛亮刚才提到的那几个专长领域十倍。
其他他没敢说的领域,就让刘备别抱太大期待,默认他不如诸葛瑾,或者最多水平相近。
然而,刘备仔细听完这些话,不但没有失望,反而更加兴奋了。
以他的情商,原本也猜到诸葛亮不可能真有十倍之才,能比诸葛瑾强就已经很好了。
毕竟年纪摆在那儿,若是历练十年八年之后,再说他全面超越诸葛瑾,甚至数倍,那倒是不让人意外。
但听了诸葛亮刚才亲口承认的话,显然他已经自信在某些方面,如今就已经比大哥强了。
那刘备肯定要用其所长,这几年先在这些领域多多请教才是。
至于其他不擅长的领域,避开不就行了,刘备又不是完全无人可用,什么事儿都要来请教诸葛家人。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说得好,果然像是子瑜说出来的话。”刘备诚恳赞美了一句,随后就顺着对方的话往下接,
“既如此,将来在算术理财、治水工巧等方面,还要多多请教先生了。不过,子瑜此番派先生前来,应该不仅仅是为了他和陈长文之约吧?可另有赐教?”
诸葛亮见对方已经调整好了原本过高的期待,这才彻底放松,进入了正常交流的节奏。
他立刻想起大哥的嘱托,回身从舱柜里取出一个封好的竹筒,用小刀当面拆开封印,递给刘备:“此乃家兄手书,有些机要事宜与将军商议。”
刘备接过,从竹筒里抽出写在丝绵纸上的信,简单看了一下。
诸葛瑾在信里当然写得非常简单,只是把后续计划的梗概提了一下。而那些可能引起刘备道德犹豫的细节,则一个都没说,完全要靠弟弟转述。
刘备几眼浏览完,微微有些惊讶:“子瑜劝我进一步结好刘繇?劝他离开丹徒孤县,转进它处,不可与孙策争一日之长短?这是为何?”
诸葛亮便解释道:“家兄信中,有些言语不曾写明——不知将军可知许劭许子将为何人?”
刘备脱口而出:“许劭许子将?天下何人不知何人不晓,不就是当年办月旦评、说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人么。”
诸葛亮:“许子将便是去年死在豫章,而且可以说是间接死于笮融之手,他曾与刘繇、朱皓交好,结伴南下避祸。朱皓被笮融所杀后,许子将也被软禁、而后死于贫病交迫之中。
他死前大恨朱皓、刘繇有眼无珠,引狼入室,饮鸩止渴,天下不智之至。所以家兄以为,刘繇或许无颜再久居其位了——此天以扬州授将军也,将军岂有意乎?”
刘备脸色不自然地涨红了一下,随后又似乎羞耻之心作祟,最终天人交战,叹道:
“但刘正礼亦汉室宗亲,备安忍夺同宗之基业。若是他自己无能,丧于孙策之手,并非被我所灭。我再匡扶汉室,攻附逆之孙策为他报仇,倒也情有可原。”
诸葛亮原本没接触过刘备,所以说话还有所保留,两人对于对方的人品和容忍度,都在一个试探熟悉的过程中。
听了这话,诸葛亮也就大致理解对方的尺度了:倒也不是迂腐之人,但确实是有底限的,不忍直接夺同宗之基业。可如果同宗被外敌灭了,他还是可以去报仇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