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5章 士别两年当刮目相看(2 / 2)

加入书签

子瑜的奇思妙想,真是堪称仙法,什么细微末节处都能益生养命,不得不服呐。就是奢靡了点,特地造这些水晶管,只为这点酒味的醇厚微妙。”

接风宴上,关羽和诸葛瑾酒过三巡,酒意微微上头,关羽就忍不住摸着护髯丝囊,得意夸赞。过去这一年,喝酒真是越喝越舒服,从来没上过头。关羽虽然不知道其中原理,但他很享受这样的日子。

诸葛瑾本来是想直接聊正事军务的,但他也理解,关羽一年半没见他,肯定有很多新奇的事情想感慨。反正眼下也不急,诸葛瑾就陪关羽再多唠唠。

于是他就用缠绕了麻布的长竹箸,夹起煮酒水浴锅里的温度计,轻轻放在旁边案头,正色对关羽卖弄:

“古人常言,喝冷酒手颤目眩,其实是有道理的,只是概括得太笼统了。寻常酿酒,发酵所产,不仅有‘醇酒’,也有不少其他的‘杂醇’,有的还有毒。

元化先生这两年沿着舍弟的‘酿酒曲蘖菌株培育’实验往下深挖钻研,辅以‘风湿寒’三法对比,才筛选出一些菌株,发酵时产生有益醇酒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产生有毒杂醇的比例越来越低。

有了这温度计后,元化先生又反复试验,试出这有益的醇酒,八十度便滚沸了。而有毒的杂醇,六十五度便滚沸。所以古人煮酒,是为了把毒醇先蒸掉,又留下有益的醇酒。

只是古人没有温度计,没法精确确保酒水又醇厚又无毒,往往不是煮过头,没了酒味儿,就是煮得不够,还有余毒。不像我们,能精确控温,就在六十五到八十之间,快速煮透。”

诸葛瑾说着,一边又若有所思地多喝了一杯,烫到六十多度的酒,稍稍放凉后入喉,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

有那么一瞬间,他脑中甚至冒出了一個念头:

要是将来把高度酒酿出来,然后以成品的方式流传出去,让曹操阵营的人都知道“天下有一种好酒,极为浓烈,而且可以不煮酒就直接喝,还不上头不眼花不手抖”,不知道能不能勾引曹魏高层上钩……

然后,自己再把动过手脚的蒸馏器泄露出去、并且隐藏“不用煮就能喝的蒸馏酒,得预先在蒸馏时丢掉酒头”这个关键技术细节……

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导致曹魏高层集体受害于甲醇中毒。

不过这种事情,还是太难控制了,培养用户习惯本身就很难,而且容易伤及无辜,还会导致技术扩散,诸葛瑾脑中也就闪过一丝念头,随后就被否定了。

但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科学常识不够扎实的人,如果贸然学穿越里那样,回到古代就酿蒸馏酒发财,其实是风险很大的。

首先他得有点儿化学功底,知道甲醇乙醇的沸点,知道甲醇有毒,还得知道蒸馏酒最开始出来的那部分酒头里甲醇含量极高,得扔掉。

否则,光是一个“不知道扔掉酒头”的小错误,就可能导致穿越者直接被毒死暴毙。

攀科技还是要慎重呐。

……

诸葛瑾跟关羽简单扫盲了一下酒中诸醇的最浅显常识,很快就听得关羽云里雾里,昏昏欲睡。

关羽也再次清醒认识到,自己不该挑起这种话题的,以自己的常识,只管喝酒就是了,只要知道严格遵照诸葛兄弟总结出来的养生经验,能够更加延年益寿,就够了。

至于原理,怎么可能听懂?

保持敬畏之心才是最重要的!不管诸葛兄弟怎么说,能不能理解,不理解也得照做!肯定有好处!

强行晃了晃脑袋,把那些困倦感从脑海中驱赶出去,关羽连忙把话题歪楼回军务上,请教诸葛瑾道:

“还是先聊正事吧,不妨说说,你是怎么身在扬州,就看出臧霸、孙观、昌豨升官一事,会导致曹军对徐州的威胁变大的?”

诸葛瑾也立刻止住了好为人师的冲动,跟关羽分析起来。

这倒不是诸葛瑾的自控力有多强,而是反正聊军务,他也一样可以为人师。

“这有何难?我其实并不知道曹军调动详情,但曹操给臧霸三人升官,还是在三人寸功未立、有败无胜的时候,突然升官,幅度还那么大。

我估计曹操肯定是想学我们,打着泰山贼的旗号,扩大战事。这样胜可以追认,败也可以止损。琅琊郡地处沂蒙山区,曹军被耗了两个月,肯定是苦不堪言了。

他们要是还想打,肯定要针对东海郡的淮北平原,这才是他们一展所长的地方。我也是怕东海的守将疏忽,灯下黑了,才过来提点一二。”

关羽摸着胡子点头:“我其实也看出点端倪,算是所见略同,但比贤弟还是差得远了——至少我没本事仅从臧霸等人的升官调令里,就看出那么多门道。

不过东海郡的守备,我也始终不曾放松训诫。有文远镇守东海,陈公台也是跟文远老搭档的,哪怕兵力不多,也肯定能顶住夏侯渊第一波南下攻势。随后我与元龙,自然会以大军支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