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这该死的压迫力(2 / 2)
邓芝一路感慨,船也终于在码头上顺利靠岸。
他便没再废话,给了船钱,问了去向,就直奔那座营造中的新码头而去。想要亲眼看看工地上的情况,如果能逮一些休息中的徭役民夫,体察一下民情,那就更好了。
可惜,邓芝并没有机会直接靠近工地。新建中的码头管理得井井有条,邓芝刚要靠近,就被巡逻的监工士兵当成游手好闲之人驱赶了。
只是看他衣着还算光鲜,像是个读书人或者小吏,巡逻兵才没跟他为难,只是好说好话让他走。
邓芝只好远远兜着圈子闲逛,好在没走多远,他就发现了一个去处。
原来,就在旧码头上,如今正有一排邸店被官府征用了,似乎是征募徭役力夫的,门外人头攒动,显然应募者极多。
邓芝见那地方并不驱赶闲杂人等,便重新踅回去,观望了一下。
很快,他就注意到邸店门口,有几个官府的基层小吏在那儿吆喝:
“服力役修码头,每日二十钱!要下水的三十钱!会木工活的,按手艺高低,三十至四十钱!”
邸店门口,一群闲汉排着,就等着揽活,便胡乱往前挤。
不过自有士兵维持秩序,让大家排队,场面倒也很快控制住了。
不一会儿,小吏就招够了人手。还有些找不到活干的心有不甘,颇有怨言,那小吏便解释了几句:
“静一静!每日用工多少,都有定数计划。如今还没入冬,江水水位不够低,码头栈桥的活儿干不了,人多了也没用。
而且我们也要先统计纳钱代役的人缺口有多少,才好雇你们。县衙没有丝毫抽成,都是别人交的代役钱有多少、我们便花多少钱雇人。
不过今日来排队的,可以先登记一下姓名、哪乡哪村的,领上号牌。后续有机会,会优先再雇。
你们也不用每天跑了,需要用人的时候,会按乡按村,找乡老里正知会的。到时候领了号牌的直接跟着里正来就是了。”
众人听了,觉得官府也算讲道理,就没有再埋怨,有些人本就来凑凑热闹,有机会就赚点小钱,见没机会也就散了。
另一些确实无田少田的赤贫,估摸着今年冬天会长期无事可做,便眼巴巴登记了姓名摁了手印,指望做点工糊口。
管事的小吏登记之后,还给登记的人每人分了一小块粗米糠做的窝头,算是给贫民排队应聘的补偿。毕竟有些人是白走了十几里地过来碰运气,却没赶上活儿,走回去的力气都费劲。
当然了,在东汉如今的环境下,诸葛亮这样关照小吏给应募民夫发一小个米糠窝头的,也已经算非常了不得的仁政了。绝大部分诸侯找人做工都是靠抓的,更不存在不干活就发点勉强能活命的粗粮。
邓芝在旁暗中观察,也算是看明白诸葛亮的操作了。诸葛亮等于是在江北自己治下的领土,实施了代役钱之法,好像是每人每天应服徭役不想服的,就给官府交三十钱。
按照汉朝旧法,每人每年至少服徭役二十天,还有十天的无偿在途时间(因为很多时候服徭役的地点并不是在故乡,要出远门。如果赶路时间不超过十天,官府是不会给额外补偿的,这时间也不计入服役天数,是百姓白亏的。赶路往返总时长超过十天,才给计算徭役时长)
林林总总算下来,一个人一年怎么也得缴纳七八百钱,才能免服徭役。
考虑到汉朝旧法,一个男丁一年的算赋(人头税)不过二百四十钱,丁女和次丁男(十五岁以下男)只有一百二十钱。为了不服徭役一年缴七八百钱,已经比原本就该交铜钱的人头税还贵三倍了。
看得出来,诸葛亮治下的百姓,还是挺舍得花钱免役的。新政才刚宣布试点没多久,就已经那么多人交钱了。
只是,人世的冷暖并不相同。诸葛亮治下百姓只想花钱不想干活,张松治下的百姓却很想干活赚钱。
邓芝心中感慨,等一批应募未果的贫民摁了手印登记完毕,蹲在一旁啃糠皮窝头,他便凑过去悄悄问话。
“这位老丈,每日二十钱的力役,你们江州百姓也这般抢着要做?为何北岸诸葛令君自己治下的百姓,反而宁可交钱呢?”
被他问到的贫民也是心情颇为郁闷,今天本来就没找到活,回答他问题时也就没有好声气:
“那能一样吗?听说诸葛令君治下的江北新城,是个人就能找到活干。不管干什么,不都比这一天二三十钱的好?
不过跟江南本地苟……张郡丞的徭役一比,这一天三十钱的活儿也算好了,而且还管两顿饭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