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5章 让本王道歉?(2 / 2)

加入书签

“下官知道了,这件事不难。”

“你办事我是最放心的,萧家已经派人到江都,我派刘志去武进萧家一趟。”

“大王与萧家合作,诚意十足。”

元载心下对李倓又有了新的了解,他发现这位建宁郡王与别人合作,真诚是真的真诚,但用起手段来是真的够狠。

李倓说道:“我们也可以不需要萧家,用其他的办法拆掉萧家,但那样太浪费时间和精力,存在风险,将萧家拉拢过来,才是上策,可这种家族,传承数百年,家中又有人在长安做过宰相,怎会与我们全心全意合作呢,必要的方式方法是需要的。”

“下官明白了,大王什么时候需要萧家的把柄?”

“越快越好。”

“知道了,交给下官去办。”元载起身,做了个叉手礼笑道,“大王没有别的事,我先告退。”

元载刚走到门口,后面传来李倓的声音:“对了,听说王忠嗣是你老丈人?”

元载心头一颤,转身说道:“是的。”

“等跟萧家的事情忙得差不多了,陪我去江夏走一趟。”

“大王这是要?”

“去拜会拜会你这位老丈人。”

“大王最好不要去,要避嫌的。”

“去考察江夏的造纸业总不需要避嫌吧?”

元载立刻心领神会,他多看了一眼端坐在那里的李倓,轻声说道:“是,我知道了,我尽快处理完萧家的事。”

元载没有再多问,但他觉得这件事背后不简单。

建宁郡王拜会王忠嗣?

要知道,王忠嗣差点被杀,他被按的罪名据说是忤逆圣人,暗结朋党。

这个朋党实际上是指太子势力。

这件事绝对是子虚乌有。

但圣人已经表态。

作为太子之子,去见一个以勾结太子的罪名而被贬的边帅,连江都城外的狗子都知道这事做不得。

元载忽然又想起朝廷给了李倓扬州团练使的官职,名义上是配置了五千人马的。

就目前建宁郡王的班底中,没有一个军事人才。

现在去见王忠嗣岂不是……

出了大都督府,元载转身看了一眼。

若王忠嗣真的能调到扬州,建宁郡王必然能在扬州打造一支强军,那样朝局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元载叹了口气,看来这真是一条龙啊!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经进入八月。

招募兵马一事,由颜真卿暂行安排,李倓只有一个要求:良家子弟!

事实上,大唐从军一般也都是良家子弟。

这件事李倓暂时并未上心,因为上心也没用,真正能练兵的人还没有到。

倒是八月初三这一日,刘晏带着萧家的一个叫萧恒的年轻人来到了大都督府。

“在下萧恒见过大都督。”

这是一个相貌堂堂的年轻人,大约十八九岁,正是一个人意气风发的年纪。

而这位出身兰陵萧家的后辈,身上比同龄人都多了几分傲气。

萧家自然有实力骄傲。

萧嵩做过宰相,按照历史推演,萧嵩的儿子也将做宰相,萧嵩的孙儿也做了宰相,重孙也做了宰相。

这足以说明,萧家的实力。

至于历史上,萧家为什么突然连续出好几代宰相?

是萧家比清河崔氏还牛逼?

其实和安史之乱有关,安史之乱之后,大唐的财政收入也南移,靠的就是江南。

萧家作为江南最大的家族,在地方上影响不言而喻。

这就是萧家骄傲的地方。

事实上,萧家此时所在的武进县,属常州,常州在大唐中期,已经发展起来。

到了唐文宗时代,有天下第一州的美名。

萧恒有骄傲的底气,他背后的萧家是南北经济转型最大的受益者。

李倓看出了这个年轻人身上的那股傲气,他并不反感。

在他看来,年轻人就应该有年轻人的傲气。

一个年轻人像一个暮气沉沉的老者一样,那是在是对大好时光的浪费。

李倓说道:“不必多礼。”

“在下此次前来,是向大都督汇报一些事。”

“你但说无妨。”

萧恒取出一份文书,呈递上去。

李倓看起来。

这是一份记载十分详细的文书,从县的官员、流民人数、可开荒的田亩数,到河流,应有具有。

“从七月中旬开始,常州便推行了大都督的开荒括户,常州刺史萧昉也特意派人到了我们家中,我父亲非常重视这些事,武进县目前参与开荒的人数超过两千人。常州其他各县的人数也陆续在增加,各地都十分配合大都督的新政。”

李倓心里想着,拉拢地方势力之后的效果果然不一般。

尤其是在执行层面,简直是畅通无阻。

这比在扬州靠杀出一条路来,要轻松得多。

可是,这种地方大家族合作,自然有利有弊。

目前这个萧恒汇报的多是有利的一面。

萧恒继续说道:“不过有一件事,在下觉得有必要向大都督禀报一声。”

“何事?”

“顾漕、陆斌和朱建呈之死,在苏州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现在苏州一带的传闻,对大都督的名声是不利的,萧家虽然在江东有些人脉,可苏州却未必能如此快速配合。”

李倓淡淡地说道:“无妨,苏州一事,本王自行安排,不劳烦萧家。”

短暂沉默之后,萧恒突然说道:“大王,在下有一句话不知该说不该说?”

“你但说无妨。”

“关于上一次扬州书院一事,人死在了大都督府,确实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在下觉得大王还是有机会挽救这场局面。”

“哦,你有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大王现在走一趟苏州,与顾、陆、朱三家的长辈见面,把话说清楚,道个歉,他们即便不卖大王的情面,也会给朝廷面子。”

“给他们道歉?”

“是的,给他们道个歉。”萧恒很肯定,也很自信地说道。

“为何?”李倓好奇地问道。

“若是能摆平这三家,大王的新政在苏州的推行会更快。”萧恒自信满满地说道,“在下认为,大王在该退让的时候,应该退让,这是为了大王的新政。”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