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2章 齐聚江夏(1 / 2)

加入书签

结果就是董延光几乎全军覆没,王忠嗣就此事被李林甫陷害,被贬到此。

事实也证明王忠嗣是对的,后来哥舒翰统帅六万多唐军强攻石城堡,虽说勉强拿下了石城堡,但唐军战死数万人之多。

“泰山,大都督他……”

元载想说两句缓和一下气氛。

但又被李倓阻止了,李倓大声说道:“王公此言有理!”

“当初,若是按照王公的策略,在石城堡附近另建堡垒,步步为营,吐蕃的石城堡防线不攻自破,那数万唐军怎会埋骨他乡呢?”

李倓继续说道:“若是小王在河西,第一个必斩董延光,谁都拦不住!小王说的!”

“这是数万家庭的大事!就因为他一己私利,使我大唐无数好儿郎,永远留在了异地他乡!”

“小王能理解王公之意,朝堂上那些人什么也不懂,也不亲自去调查、了解,他们手里拿着一支笔,长了一张嘴,脑袋一拍,张口就来!”

“他们当中既有狡诈如李林甫之人,也有愚蠢无耻如董延光之流!”

最后,李倓咬牙切齿地说道:“应该把他们的脑袋挂到石城堡外,祭奠那死去的儿郎!”

王忠嗣终于再一次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才说道:“事情已经发生,眼下成了定局,何必再多说。”

“还没有成定局,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去改变,难道王公还想看到更多人像石城堡的儿郎们那样枉死吗?”

“请问大王打算如何去改变呢?”

“从改变民力开始!”

“如何改变民力?”

“推出新政,整顿官吏。”

“江夏郡开荒一事,我有听闻,是江夏县令自作主张,他虽然只是一个县令,上面却也层层关系,即便大王就此事承办他,罢免了他的官职,过不了几日,他就会去别处就任县令,最后什么也改变不了。”

王忠嗣恢复了平静。

“郎君今晚在此好好歇息吧,不要多想了,圣人有圣人的打算。”

说完,王忠嗣便先离开。

“郎君见谅,他……”

“我们也早些休息吧。”

第二天,李倓没有继续找王忠嗣聊。

王忠嗣现在是心灰意冷,看不到任何希望。

历史上的王忠嗣,就是在明年,于江夏郡病死,郁郁而终。

现在找他聊再多也确实是徒劳。

“郎君这是要去何处?”

“去找江夏县令。”

“是要问刘望之一事吗?”

“那件事倒不着急,我们名义上可是来江夏考察造纸业的。”

元载恍然。

做戏要做全套。

“我差点忘了这件事。”

上午的时候,江夏县县衙门非常热闹。

“明公,我们接到刘户曹的邀请,便第一时间赶到了江夏,希望能为江夏郡的治理,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说话的是武昌县过来的刘望之。

刘家在武昌是大家族,虽说比不得江东那些豪门,但本地影响绝对不容忽视。

一边江夏县户曹参军刘成德看了一眼在场的众人,开口说道:“这件事是为国为民的大事,不过明公起初并不想劳烦诸位,但开荒在即,希望诸位能帮官府,帮朝廷,施以仁政,想来扬州的大都督,听说我们江夏郡主动展开开荒括户的新政,会非常高兴。”

“是是,能为这样的新政尽力,也是我们的荣幸。”另一个人站起来,满脸堆着笑容,他是来自永兴县的张永杰。

和刘望之一样,张永杰的家族在永兴县也是数一数二的。

虽然永兴县总人口不过两万人,可有一大半的田,都是张家的。

永兴县的好几任县令都来自张家,他们甚至不需要有功名,上面就会有人推荐他们家族的人做官。

这个道理很简单。

假如你是江夏郡太守,刚从长安调过来,你发现永兴县的县令昨天上厕所掉茅坑里淹死了,现在必须得有人顶上去,不然永兴县周围的那些歹徒听闻没了县令,必然出来作恶。

找谁呢?

总不能快马加鞭回长安走吏部流程,再由朝廷任命吧?

你孤单一人到异地,想要执行权力,肯定得拉拢地方有头有脸的人物。

现在就是个好机会,这个职位直接给永兴县张家的人,他们有钱有田有人,你是太守,代表着朝廷。

这叫强强联合。

这是大唐朝地方官场的基本规则之一。

可以说,在场的诸位,那都是强强联合。

毕竟对于上层来说,利益才是第一位。

“听闻扬州那边有一种新的铁犁送到了江夏,叫甚曲辕犁?”这一次说话的是唐年县的周年奎,周家不仅仅拥有广袤的地,在地方上养了许多读书写字的人,还与当地豪侠交往甚密。

他提到这个问题之后,其他人的目光也都纷纷落到了刘成德身上,等待刘成德的回答。

关于曲辕犁在扬州一带开荒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此后,扬州方面便将曲辕犁的成品,陆续分发到各州郡,并下令由各州郡主导制作、推广。

这事自然有利于农业的进一步兴盛。

不过一个时代的工具提升,收益最大的并不是底层百姓,反而是那些掌握了生产资料的。

例如科技越发达,人们工作的时间反而越长。

所以科技是提升总生产值,但个人所得多少,与科技关系有,却并不大。

个人所得多少更重要靠的是规矩。

恰恰江夏郡分配的规矩,就掌握在在场这些人身上。

曲辕犁提高了劳作效率,看似对农民好,实际上真正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刘望之这些人。

“是有这个曲辕犁,推广曲辕犁也是大都督之意,这曲辕犁目前在江夏县已经制作了一批,诸位此次前来,我正好准备了一些成品,诸位可以拿回去,在本县好好推行。”

说着刘成德便命人取来了曲辕犁给众人观赏。

“这种犁在耕作的时候,更加省力。”

“好!实在是好!”刘望之忍不住赞叹道,“到底是何人所想,竟然能做出此等巧妙之物。”

刘成德说道:“听说是大都督府上的能人。”

“大都督可真是妙人。”刘望之感慨道,“就是不知我等何时能见到大都督的尊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