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章 称帝灭梁(1 / 2)

加入书签

契丹败退,阿保机退隐草原,北面暂时安全了,

917年12月,李存勖开始调兵南下,驻军黄河北岸,与梁军隔河对峙,争夺黄河沿岸各处要点。

晋军集中大兵压境,梁军分散据点固守,胜负可想而知。

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晋军连破梁军数座营寨,最终攻陷杨刘城,打开了通向山东的门户。

随后攻掠至山东郓州、濮州一带。

晋阳、潞州在大梁的西北方向,魏州、镇定在正北方向,而郓州、濮州在东边方向,晋国已经对大梁形成了三面合围之势。

梁帝朱友贞听闻杨柳城失守,大惊失色,令谢彦章为帅,急向杨柳城用兵,想要夺回杨柳城。

夺回杨柳城,就能切断北面、东面晋军的联系,令进入郓州晋军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

梁帝朱友贞看的很准,谢彦章也是当世名将,但数次用兵,却始终未能收复杨刘城。

面对节节胜利,李存勖觉得,到了决战的时刻!

在918年8月,李存勖调集河东、魏博、幽州、义武等镇十万军队,齐集魏州,准备直捣汴州,一举灭梁。

12月,在黄河枯水期,十万晋军由濮州麻家渡渡过黄河,进驻胡柳陂,与谢彦章率领的梁军相遇。

李存勖等的就是这一场决战,谢彦章等的也是这一场决战。

李存勖令部将李存审押运粮草辎重先行,自率亲军与后梁军交战。

这场大战,只杀的昏天地暗,持续了一天一夜,梁军最终被李存勖率领的晋军击败。

可就在晋军欢呼雀跃的时候,情况又发生了逆转。

被李存勖击败的谢彦章率领梁军骑兵,退往濮阳,在途中,却与晋军先行的辎重军相遇。

天赐良机,谢彦章大喜,命令部队强攻晋辎重军,辎重军是后勤部队,那里禁得起梁军精锐骑兵的进攻,立马惊溃,四散而逃。

晋辎重兵的惊溃引起晋军周德威军营阵势混乱。

谢彦章久经沙场,见机会来了,立马率领后梁军乘势发起进攻。

晋军大败,就连老将周德威也死于混战之中。

形势变化的太快,李存勖被迫率兵据土山自保,土山很快被梁军围困了起来。

虽然居高临下,但望着山下盔甲鲜明的层层梁军,晋军上下也有点胆寒。

狭路相逢勇者胜,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时候,谁要是怂,谁就输了。

李存勖身先士卒,率领阎宝、李建及,分三队骑兵突击,从山上反复向下冲锋,斩将杀帅夺旗,如猛虎下山,终于反败为胜,击溃梁军。

这一战,先胜后败再胜,一波三折。

晋军虽乘胜夺取了濮阳,但也伤亡惨重,老将周德威也不幸阵亡,晋军兵力损失达到三分之二,士气低迷,无力再攻汴州,只得撤归河北。

这一战,也让李存勖清醒了一点,大梁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自己这边还需养精蓄锐,不断强大,抓住机会,趁势而为,才能笑到最后。

对于有准备的人而言,机会总是有的。

920年,因梁帝朱友贞的忌惮,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攻取同州,叛梁降晋。

自己的亲兄弟都背叛了,朱友贞很生气,命令镇守长安的刘寻带兵围攻。

朱友谦只得遣使向李存勖求援。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李存勖命符存审、李嗣昭出军援救,在同州,晋军大败刘寻。

河中镇从此归附于晋国。

921年,承德军发生兵变,节度使王榕被诛杀。

李存勖命阎宝率军征讨承德镇,围困镇州。

本来是征讨叛乱的行为,却引起义武节度使王处直的唇亡齿寒的担忧。

一直以来,承德、义武两镇相存相依,义武节度使王处直担忧李存勖吞并承德后再向自己开刀,就暗地里请求契丹阿保机率兵南下,结果被义子王都抓住机会。

外通契丹,这还了得?在契丹兵还在路上的时候,王都趁机囚禁了王处直,自任义武节度使,并请求晋王李存勖支援。

李存勖的晋军还没有来,契丹军却已兵临定州。

河北的局势一下子混乱起来。

王处直是不是冤枉的不要紧,王都是否叛乱不重要,重要的是契丹大军进入了镇定两镇。

这绝对不能忍。

922年,李存勖亲率五千铁骑北上,先后在新城、望都大败契丹军,解除定州之围,并乘胜追击至幽州,将契丹逐出境外。

这是李存勖再一次大胜契丹,也是李存勖以少胜多、亲自争战契丹的辉煌一战。

这一战,令契丹阿保机胆寒,十余年不敢再次南下。

但此时,晋军在镇州却连连失利,阎宝损兵折将,攻城一再受挫,最终羞愤病逝。

继任主帅李嗣昭、李存进也相继战死。

区区一座镇州,折杀了晋军三员大将。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大梁这个时候也没有闲着。

梁军趁虚反扑,先后攻克卫州、新乡等地,重新夺回河北重镇相州。

幸好李存勖回援抵住梁军,才稳住局面。

李存勖令符存审为主帅,继续攻取镇州。

922年9月,被围困一年有余,镇州终因粮尽力穷,被符存审攻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