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1节(2 / 2)

加入书签

它就在咸阳城以东。

秦王柱站在高高的楼台上往东望去,总有自己能望到秦东陵的错觉。

因为要保重身体,秦王柱送陵后只停留了一日便返回咸阳宫。太子子楚代他继续祭祀。

太子子楚牵着嬴小政的手,一步一步走上祭祀的台阶。这是秦王柱特意嘱咐的环节。

子楚去年后院多了一位子嗣,是夏姬所赐韩女所生。

太子身体羸弱,子嗣单薄,一直是支持子楚的人最担心的事。即便公子政聪慧,但孩子太容易夭折,哪怕成年也可能有意外。

太子终于又得了一个儿子,不仅让他不再有后嗣夭折之忧,也证明子楚身体没事,还能继续生育。这对支持子楚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子楚因这个幼子而巩固了身边的势力,所以对这个孩子也较为喜爱,当即命名为成蟜。

秦国尊五帝之一少昊为主神,少昊有一子名为蟜极,“成蟜”便是取自这个含义,可见子楚对这个孩子寄予的期望。

虽然这个孩子与朱襄没有血缘关系,但既然是好友的儿子,朱襄还是很积极地帮子楚一起取名,并带着嬴小政一起。

嬴小政吊在朱襄脖子上,得到“子楚有再多儿子,我也只有政儿一个外甥”的真心话之后,便表现得很大度。

他知道这个兄弟在梦境中会背叛自己。

也可能成蟜本意没打算背叛,只是被有心人裹挟背叛,但背叛是事实。

但他也知道梦境中的那个世界不是自己的世界,他身边未来的人会如何,皆由他定夺。

赵国的武安君李牧都能成为他的老师,成为秦国未来的武安君了,一个成蟜算什么?

嬴小政对成蟜的心情挺复杂。比起在赵国吃苦的自己,这个弟弟一直在父亲身边含着珠玉长大,梦中的自己难免对这个弟弟有嫉妒情绪。

这个弟弟也对自己心情肯定很复杂。他一定在很长的时间内都当他是父亲唯一的孩子——一个远在赵国,母亲出身卑贱的兄长,已经被秦国众人遗忘。

在自己回到秦国前,所有秦国的贵族都围绕着他转。

正因为如此,赵国才会在曾大父离世后立刻送他母子二人回咸阳,以扰乱秦国王位继承。

因吕不韦的关系,父亲承认了母亲太子夫人的身份,自己就这么压在了成蟜头上,让他近十年的坚信都成了泡影。

所以梦境中的嬴政虽然恼怒,也不意外成蟜会背叛,或者,会身不由己地被裹挟着背叛。

嬴小政戳了戳弟弟的脸。弟弟砸吧砸吧嘴,流了一下巴的口水。

嬴小政嫌弃地收回手指。

这个世界,他的继承人位置十分牢固,成蟜从记事起就知道未来的秦王是兄长的,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他和成蟜之间不会再有仇恨了。

他也有足够的力量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血亲。

嬴小政不是对成蟜有什么好感,他只是不能容忍别人将自己的兄弟当棋子来攻击他。这和成蟜无关,而是对他的侮辱。

再者,嬴小政对这个刚出生的成蟜可没有什么包含嫉妒在内的复杂情绪。他从小过得可开心了,不能在舅父身边长大的成蟜一定不会比自己过得更开心。

子楚和他身边的人都知道,子楚虽然喜爱幼子,但和对长子感情完全不同,幼子再得宠也不可能和公子政相提并论。

但正因为公子政无论自身还是支持者都太强大,所以难免有人自发聚集在这个还无知无觉的婴孩身边。

他们有的是认为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何况公子政的势力已经强大到想要锦上添花都没门路的地步;还有的人是不希望一个英明的秦王上位,主强臣便弱,若公子政继位,他们立再大的功劳也恐怕成不了新的诸侯。

为何要为秦国卖命?大部分人都是为名,为利,或两者都有。没有什么比成为新的诸侯,乃至新的“秦王”更诱人的名利。

秦王柱真的很头疼。他时刻反省,自己是不是名声太好了,让人觉得自己很好欺负。

君父还未下葬,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来向他耀武扬威了。

不过秦王柱确实是脾气好。若是秦昭襄王发现了这件事,咸阳城不说血流成河,肯定也有人会被赐酒赐短剑了。

秦王柱想了想,让太子子楚带着嬴小政一起去承担主祭祀的任务,昭告天下嬴小政的地位。

子楚也没有干坐着。他拜见了秦王后华阳夫人,华阳夫人下诏将成蟜抱到身边抚养。

在成蟜生母身边巴结的人立刻土崩瓦解,支持成蟜的朝堂中的韩国势力更是气急败坏。

他们找到了夏姬,希望夏姬向子楚施压。

夏姬在宫中闭门不见,甚至连这个曾经寄托了她娘家所有希望的韩女所生的孙儿都不去探望。

她闭门不出时,为要去守一段时间陵的嬴小政绣了一件小披风,让雪姬代送给嬴小政。

嬴小政去秦东陵的时候穿上了这件小披风挡风。

等嬴小政回咸阳之后,夏姬经常送嬴小政一些绣活,但从来不主动与嬴小政见面。

但嬴小政只要有空,每日问候华阳夫人的时候也都会去见夏姬,并奉上一些花朵、点心之类的小礼物。

而夏姬从未私下送成蟜亲手做的礼物,直到嬴小政继位。

这是后话。

现在,秦王柱只是温和地告知底下人别作死了。荀子很开心。

比起秦昭襄王,如今秦王柱的做事方式显然更符合儒家心目中的圣君。破除阴谋,就是要堂堂正正,兵不血刃,才叫上策。

至于直接把儿子送给华阳夫人养的子楚,荀子颇有微词,觉得子楚太冷漠了一些。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