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章 四宝降生(2)(1 / 2)

加入书签

曹魏相国、晋王司马昭于咸熙二年去世后,他的长子司马炎继承相国、晋王位。司马炎一改他的祖父司马懿、大伯司马师、父亲司马昭虚伪的面具。把路人皆知的不臣之心,付诸实施。当年十二月,他就迫不及待地废掉了魏朝皇帝曹奂,自立为皇帝或者说是被文武大臣拥立为皇帝,更好听的说法是听从上天的安排而成为皇帝,改年号为泰始。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后,没有对曹魏家族进行斩杀,而是封魏末帝曹奂为陈留王,曹氏诸王都降为县侯。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司马师为景皇帝,司马昭为文皇帝。又将他司马家族的叔祖、叔父、兄弟大量封王,一次性就封了二十七个王,同时又大封开国功臣,光封公爵一次性就封了十一个。那个帮助司马昭杀死魏帝曹髦的贾充被封为卫将军、车骑将军、鲁公。辅佐的是同一个主子,做的是同一件事,到最后的结果却天差地别,一个被千刀万剐,灭了三族,一个却位极人臣,享尽荣华富贵。

经过汉末长期的战乱,到晋朝刚建立的时候,全国人口已不足汉朝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尤其是中原地区,群雄逐鹿,总是少不了这里,十室九空,遍地废墟,百姓们要么死于战乱,要么向四方迁移。迁移到长江以南的最多,其次还有向西方,北方迁移的。汝阴是一个小郡,再加上长期战乱,当时大概只有八千五百户人口。这个户口数是只统计正常百姓的,如果将隐匿在豪门大户的人算在内当然远不止这个数。在司马炎封的二十七个王中,汝阴郡是司马骏的封地,他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炎的叔叔。虽然二十七个王都各有各的封地,但这些封地不是一成不变的,皇帝可以根据情况改变诸王的封地。比如司马骏现在是汝阴王,后来又被改封为扶风王。扶风郡可比汝阴郡大得多。由于很多诸侯王都在朝中有官职,又留恋京师,而且封地不固定,所以很多诸侯王就在洛阳城里居住,不去自己的封地住,只享受封地的食禄,也就是享受自己封国内十分之一的财税收入。没有被分封出去的郡设立太守管理一郡事务,封国内设立国相管理郡国事务。

大晋泰始七年,舒安和韩宁从田中回来,看见大街上贴着的布告,大概是说:自汉末天下大乱,战祸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人口又不断迁移,朝廷及地方各郡的户籍册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如今大晋皇帝平定四海,天下太平,百姓陆续回到原籍,安居乐业。所以,着令各州各郡各县将各自属地范围的户籍人口数、田地亩数统计出来,上报朝廷……

舒安回到家中,儿子跑过来抱住他的腿。他将儿子抱起,走到舒博士屋中。舒博士自从孙子四岁起,就不再去田里了,专门在家看孙子,教孙子读书。这孩子极聪明,如今已经能将论语背得滚瓜烂熟了。现在舒博士已经开始教他《诗经》了。

舒安将布告中的事向父亲说了。

舒博士说道:“嗯,是啊,孙儿都六岁了。马上又要登记户籍了,不能老是叫乳名了,是该起个正式的名字了。”

舒安道:“这次清查人口,是要登记姓名的。你是太学博士,我家不比别家,要起个正式的名字才好。总不能像别人家似的,想不出名字,就随随便便的把叫惯了的狗儿、牛儿等乳名当作正式名字。”

舒博士点点头,笑道:“你是孩子的父亲,还是你给他取名吧。”

舒安推道:“父亲是太学博士,有父亲在,儿子怎么敢造次呢?”

其实舒博士早就想好了:当初自己从太学回来的时候,正值司马昭以臣欺主,满朝文武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没人敢尽人臣之责,这帮人虽然不是罪魁祸首,但也算不得忠义之臣。为什么现在没有屈原、晏子这样的人了呢。他尤其是敬佩晏子的机智勇敢,能言善辩,忠心耿耿……

“就叫舒晏吧。”

舒安听了,答应了一声,摸着儿子的小脸说道:“听到了吗,你以后出门在外,就叫舒晏了。”

话音未落,一个人掀门帘进来,笑道:“舒晏——好名字,我们这些长辈是不是可以叫他‘晏儿’?”

舒晏跑过去叫道:“韩伯父。”

“嗯,晏儿乖。”

舒安说道:“你家儿女名字起好了吗?”

“起好了,女儿名叫韩芷馨,儿子叫韩若馨。”

原来韩家自从有个女儿后,没过几年,又有了一个儿子。

舒安赞道:“好名字,韩兄果然品行清幽,取的名字都这么高尚清远,一派祥和。”

“哪里哪里,只是如今天下安宁,咱们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舒安听了,叹道:“哪里安宁?只是我们中原安宁,你没听说吗,北方鲜卑秃发树机能叛乱,还没平叛。匈奴右贤王刘猛又叛出塞外,这都是养虎为患啊。何况江南孙吴还没收复。”

韩宁道:“听说,吴主孙皓昏庸无能,荒淫无道,滥杀无辜,吴国朝臣、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众叛亲离,就连他的从弟孙秀都已经投降了我大晋,恐怕离亡国也不远了。”

“嗯,吴国孙氏自家兄弟都叛变了,可见不会久远了。不过孙秀这个人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人,自家祖上创立的基业,就算不能为国立功,但总不能叛变啊,这怎么对得起祖先。”

舒博士说道:“在我年轻的时候,正是魏蜀吴三国鼎立,如今蜀汉早亡,魏国已被晋朝取代,吴国也不远了,看来三国归晋是早晚的事。只是边境胡人却是一大祸患。”

“诶,说起蜀汉,我倒想起,听说那个后主刘禅前些时死了。”

舒安听了不禁嗟叹:“可怜刘玄德历尽千辛万苦,从一个织席贩履的小贩,到雄霸西南,跟魏、吴相抗衡,是多么的不容易,没想到败在了这个阿斗手里,二世而亡。”

舒博士道:“当年司马昭打下蜀汉,把刘禅及一班蜀汉的旧臣带回许昌。司马昭命令魏人舞戏助兴,台下蜀汉旧臣都面带感伤,唯有刘禅却看得津津有味;后来司马昭又命令蜀汉人唱蜀戏,台下蜀官看了,都禁不住流下泪来,可刘禅却依然嬉笑自若。司马昭见刘禅如此,就对贾充叹道,‘人之无情,乃至于此。’后又问刘禅,‘你思念你的蜀汉吗?’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于是封他为安乐公。”

韩宁笑道:“安乐公死后,有了一个谥号,你们猜是什么?”

没等舒博士、舒安开口,舒晏问道:“什么是谥号?”

舒博士答道:“谥号就是天子及王公大臣死后,后人根据他的生前事迹,在他的爵号中加一个适当的字。”

“哦,我明白了。”舒晏略加思索,便道:“刘禅作为亡国君主,却在敌国安享欢乐,一点也不思念他的故土,这样,必然会获讥于世人。我想,世人一定会反其道而行之,赠他一个‘思’字。”

韩宁听后大惊:“小侄果然聪明,正是‘安乐思公’!”

舒博士也为孙儿的睿智感到非常吃惊,不过他却故作呵斥道:“小孩子知道什么!这一个‘思’字概括得极妙。只是所谓‘曲则全’,刘禅的乐不思蜀,焉知不是明哲保身之举呢?《谥法》中用哪个字做谥号都是有讲究的,每个字又包含不同的寓意。比如‘思’字其中一条就有追思前过之意。”

舒安和韩宁志趣相投,两家本来就要好。韩宁想:现在这个孩子这么聪明,而且又跟自己的女儿同在天空中出现七色彩云的日子降生。自己的女儿也是冰雪聪明,举止不凡。嗯,两个孩子真是天生的一对。

有了这个想法,从此,韩宁就更加喜爱舒晏了。

正闲谈间,只见夏亭长推门走了进来,舒安和韩宁向夏亭长打过招呼,夏亭长先和舒博士彼此见过,然后对舒安和韩宁说道:“咱大晋四海初定,急需人才,朝廷命令各郡中正官以六条标准推举淹滞。现在,汝阴中正已经知会汝阴国相,向朝廷举荐本郡人才,国相已经行文到此。我想我们舒家庄就有两个贤人,可巧今天这两个贤人都在,不知舒兄和韩兄有没有兴致啊?”

舒晏和韩宁听完夏亭长的话,明白他的意思,互相望了一眼,只淡淡一笑。

舒博士问道:“不知是哪六条?”

“一是忠恪匪躬,二是孝敬尽礼,三是友于兄弟,四是洁身劳谦,五是信义可复,六是学以为己。”

舒晏一推韩宁的大腿:“韩伯父,什么是淹滞?”

韩宁低头向舒晏解释:“淹滞就是像你父亲那样的,淹没滞留在民间,又有才又有德的大贤人。”

舒博士说道:“这六条,韩贤侄也当得。”

韩宁推道:“不不不,夏亭长、舒伯父,我怎么能跟舒兄相提并论呢。论才论德,不说舒家庄,就是整个汝阴郡,有谁能比得了我舒兄?”

夏亭长道:“是啊,舒兄名重乡里,此次举淹滞非你莫属啊。”

舒安呵呵干笑了两声:“我哪里是什么‘贤人’,分明就是个‘闲人’嘛!”

夏亭长道:“二位贤侄,现在天下初平,百废待兴,正是为国出力的好时候。况且,此次被举荐,一旦成功,凭你们的才能,一定前程远大,你们可要三思啊!”

“我舒安只是一介耕夫,耕田之余读读书,手头宽裕就帮帮乡里,这有什么值得说的?况且我久居山野,貌丑仪陋,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夏亭长看向舒博广,意思是请舒博士劝劝儿子。

舒博广仰天大笑:“我寒门小户,难登大雅之堂,对,难登。”

舒安的决定遂了舒博士的心愿,小舒晏尽管聪明,但还不懂大人们的心思。只有谢义把这些看在眼里,默默地摸了摸舒晏的头,虽然一言不发,但心里却在想着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