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抚恤老病(1)(1 / 2)
舒晏却没有沾沾自喜于众人的赞誉之中,处理完了市场上的事,他回到郡署,换上了官服,从帮扶金中领出三千钱来,让赵家小油郎带路,同主簿杜坚一起去了刘屠夫家中。
虽则是在城内居住,但刘屠夫的居所比之乡下的茅舍也强不到哪里去,甚至还不如。低矮的两间草房,破门烂窗,四面透风,黑洞洞的房间内家徒四壁,犹似寒窑一般。
舒晏先入为主,能够从那张苍老的面庞和蹒跚的步履中辨认出了刘屠夫。刘屠夫却不能认出是舒晏来。倒是先认出了主簿杜坚。经过杜坚的介绍,才辨认出舒晏来,深感惶惑惊喜。
刘屠夫当初十分健壮,谁知才十数年竟变成了如此老病模样,舒晏不禁感慨万千。想起曾经筹建庠学之时众商贩踊跃捐助的情形,更加唏嘘,当即放下了二千钱作为帮扶。
老百姓只知道凭自己本事赚钱糊口,如果遇到什么天灾病业,只怪自己命运不济,并不埋怨谁。刘屠夫做梦都想不到自己平白无故地居然能不劳而获。拿着这二千钱,似乎是得了什么不义之财,忐忑不安。在舒晏的反复解释下,才明白了帮扶金的意义所在,感激涕零。
恰巧此时卖瓷碗的崔二挑着担子回来,听闻是舒晏在此慰问刘屠夫,也忙赶来与舒晏相见。
小油郎见他一身疲态,笑对他道:“崔伯,你以后可以不必挑着担子到处跑了,只到城内西市去出摊即可。”
崔二不知道今天发生的事,以为这个孩子在调侃自己,嗔道:“但凡混得下去,谁愿意挑着担子跑来跑去的做行商,而不在市场上稳稳地当个坐商?可我们受不起盘剥啊。”
“从今以后没人敢盘剥我们了,你大可以放心地回到西市去卖你的碗碟。因为那些欺压我们的恶人已经被舒郡丞给铲除了。”
“铲除了?”
“对,铲除了。”小油郎就将今天的事向崔二和刘屠夫述说了一遍。
崔二还是有点儿不太相信,瞪大眼睛看向舒晏求证。舒晏微笑着点点头以示肯定。
此事对于崔二来说真是莫大的惊喜,对着舒晏连连打躬不迭。
舒晏又寒暄了一番,便要离开。
崔二却与刘屠夫嘀嘀咕咕地说着什么,还时不时地指向舒晏。
最后刘屠夫叹口气道:“我老了,即便归了农,分了田地,也干不动了,怎么样都无所谓了,你还是自己去向郡丞说吧。”
舒晏不明所以,问道:“你们有什么事就大胆地说出来,这么畏畏缩缩的干什么?”
崔二虽然畏缩,但事到如今也不得不开口了,面对舒晏严肃又不失亲切的眼神,鼓了鼓勇气道:“舒丞,我想归农,做正常的百姓,不愿继续做一个受人歧视的下等之民。”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把舒晏给为难住了。要知道,商人虽然比农人有更多的收入,但是社会地位却比农人相差一截,经常受到不公平对待。比如农人的子弟品学兼优者可以通过孝廉等途径进入仕途,工商的子弟无论多么优秀都不被允许做官。能够归农是很多工商业者的最大梦想。可是社会的等级是基本固定的,不能轻易改变。
舒晏为难了半晌,慢慢道:“我已经惩治了那两个欺压你们的司市。你今后可以安安心心地做一个小贩,应该会有不错的收入,何必非要做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呢?”
“惩治了司市固然好,但那只是一个方面,郡丞再怎么公允,再怎么施政有方,也无论如何不能消除全社会对商人的歧视。而且这种歧视会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我不想让我的子孙也像我一样一直做一个贱民。求郡丞看在我们曾经是旧相识的份上,格外开恩。”说着话,崔二竟然跪了下去。
舒晏赶忙将他搀起道:“我舒晏一向大公无私,不管相识不相识都是一律看待。工商自古被视为贱民,朝廷更不允许工商随意归农。我理解你们商人的处境,但此事急不得,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会替你想着此事。”
崔二知道舒晏向来不打诳语,他既然说出此话应该就会有希望。
在此处耽搁了一个时辰,舒晏与杜坚便起身离开,要前往王一担家。由于王一担家在城外,相对较远,二人便回到郡署骑了马,按照白米张的指点一路出城向北。舒晏很少会到城北去,恰好借这个机会看看农作物的长势,可满眼所见却令他有些忧心。
现在正是各种作物秧苗拔高的季节,本该是绿油油生机的一片,可因为许久没有下雨,水田表面出现干结,龟裂成小块块,旱田表面的水分早已被蒸发完,所有的秧苗因为缺水,全都没精打采地萎靡着。只有临河的一片田地,大概有千八百亩的样子,土壤湿润,叶茎挺立,郁郁葱葱。同样的作物,明显比临近的地块高出一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