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章 高茹娘(1 / 2)

加入书签

薛锦若并没有任何瞒他的意思,连忙将大娘给的水仙花玉佩给拿了出来:“她交代了她的身世,希望我能把这个玉佩交给她的亲人。”

“王爷,你认识的人想来应该能知晓一二,或许可以叫萧一去帮着查查。”她说着话,还把玉佩塞给了盛景泽,“总比我漫无目的的去找强。”

盛景泽拿着玉佩细细打量了一圈,随后又递给了薛锦若。

就在薛锦若一头雾水的时候,他才开口解释:“这玉佩不是俗物,你拿着它或许能结识什么大人物,说不定还会扭转你们薛家的命运。”

“当真?”薛锦若保持怀疑的态度。

“那是自然。”盛景泽十分笃定。

薛锦若见他这般确信,便立刻把玉佩给收了起来。

两人说着话,正好来到了县衙门口。

县衙的大门破破烂烂的,关都关不严实,还残留着一条缝。

薛锦若从缝隙里看过去,只见院子里头杂草丛生,还有老鼠蹿过,根本就不像是什么衙门。

她嫌弃的撇了撇嘴:“我们是不是来错地方了,这种地方怎么可能会是县衙,而且这里面也不像是会有人的地方。”

“呵,你都能看出这里不是县衙,可见他们的行动仓促,再往前走走,应该就能发现猫腻了。”盛景泽说着话,再次迈开了步子。

他的嘴角带着玩味的笑,好像很享受这次的公差。

薛锦若有些看不明白,却还是跟了上去。

再走了没多久,远处就传来了丝竹声。

两人对视一眼便朝着声音的来源走了过去,两个人行至一处围墙外,听到声音从里头传出来。

盛景泽看了薛锦若一声:“再找门就太麻烦了,从这里翻墙上去,如何?”

薛锦若往后退了两步打量了一下这个高度,随后往前翻了一下脚,踩在墙上借了个力,紧接着一用力,人便到了围墙上头。

等她站稳以后还不忘对着

盛景泽见状,轻笑一声,轻轻一跃,也到了围墙上头。

他们两个定金一看,这院子里头可当真是别有洞天,同外头的景象完全不同——郁郁葱葱的树木,波光粼粼的湖畔,余音绕梁的丝竹,窈窕多姿的美人,看来这里就是所谓的‘酒池肉林’了。

“王爷,我们要不要闯进去?”薛锦若摩拳擦掌,已经跃跃欲试了。

她发誓,一定要让这种狗官受到应有的处罚。

盛景泽摇摇头,再次回到了地方:“走吧,我们回去,二皇子和萧一应该已经等急了。”

薛锦若看不透。

“盛景泽,你这是什么意思?”她快走两步,追上了男人。

盛景泽跟看傻子似的看向薛锦若:“咱们只是大概看了一眼,未见全貌,你如何得知他家有多少护卫?虽说本王可以以一敌十,不将一般的小喽喽放在眼里,可也得稍微估计一下数量。”

薛锦若不得不承认,他说得有道理。

“更何况,明日只怕还有一场大戏要看。”盛景泽的脸上再次浮现了那一抹笑容,看得薛锦若毛骨悚然。

她不敢再多说什么,而是乖乖的跟在盛景泽的身后。

虽说薛锦若在这边提心吊胆的,可那边的薛雪瑶心里头却是欢快。

薛雪瑶拿着薛思让给得玉佩找上了人牙子。

人牙子一看是薛家人并不想接待,正准备赶人的时候,却听到了薛雪瑶的话。

“申婆子,你可别急着往外赶人,我今日要找的丫鬟是要到摄政王府去伺候我的,日后保不齐还能沾我的光,成为摄政王的通房,到时候,你这可就风光了。”薛雪瑶到底是底层出身,最会拿捏这种底层人。

再把这玉佩给扔过去,申婆子一下子就换了嘴脸,点头哈腰起来:“薛二小姐里头,您今儿想挑个什么样的丫鬟,我这应有尽有。”

“长得好,口齿伶俐,会来事的,最重要的,她必须好拿捏才行。”薛雪瑶的条件清晰明了。

她可不想给自己找一个麻烦。

申婆子愣了愣,开口道:“口齿伶俐,会来事的好找,可这漂亮的……薛二小姐,恕我说句实话,一般的大户人家可都不会找长得好的,万一真得爬上了床……”

“那你猜为什么要找长得好的?”薛雪瑶打断了她的话,反问一句。

她打算做两手准备。

要是自己能够取代薛锦若最好,可要是不能,还能用着貌美的丫鬟来勾人。

申婆子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

她连忙笑道:“二小姐稍等,我这就给你叫人去。”

不过片刻的功夫,申婆子就带来了七八个模样端正的丫鬟,正是十四五的年岁,各个标志得很。

“二小姐,这几个都是前朝逆王府里出来的千金,正是那些男人喜欢的,您要是不要,过些日子就要被送到窑子里的。”申婆子连忙一一介绍着。

薛雪瑶倒是满意她们的模样,可这逆王府出来的人,从前的身份怕是要比她还金贵,这如何能要得。

那身量纤细的看出了她心中的疑问,不等传召就立刻上前来,福了福身:“二小姐不必忧虑,正是因着我们是逆王府出来的人,才只能被送进窑子,今儿您带走了我们,就如同我们的再生父母。”

“况且,您捏着我们的身契,凡是有哪里叫你不顺心的,你只管一纸诉状把我们告到官府,不管真相如何,那些官差都不会向着我们,还会巴不得我们出事呢。”

她三言两语就化解了薛雪瑶的疑惑。

薛雪瑶满意的点点头:“你叫什么名字?”

“奴是前朝襄阳侯府的侄女,名叫高臻,申婆子给改了茹娘做名。”高茹娘态度端庄,落落大方,直接进了薛雪瑶的心坎。

申婆子连忙凑到了薛雪瑶的耳边:“二小姐,这茹娘是自小就到了我这里的,勤恳能干,不多事,先前念过书,一肚子的墨水,惯会出谋划策,要不是没人领走就得送进窑子,我才舍不得把她发卖了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