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3章 周臣侍商以为至德他成仙去了(1 / 2)

加入书签

“回信的还是我?”诸葛亮小心翼翼的问道,当然也不敢有不满。

只是觉得最近自己写的信似乎多了些,措辞都快形成固定模式了。

随着徐臻点头,诸葛亮也是稍稍望天,绝望的闭上了眼,自家师父似乎越发的懒了。

不过他的尊称里面本来就带了个“父”字,和普通叫的老师又还有不同,倒是也应该如此。

徐臻口述,诸葛亮执笔,大致写好之后,准备润色交由快马相送,到魏郡邺城给荀彧。

又叫来崔林、杨修一观后,贾诩再是过目,这件事就差不多都知道了。

杨修本身才学极高,善察人心,喜好共情,能感受到荀令君如今处境,书信里多是说如今卸下之重担,都是当初徐臻刻意为之。

为了荀彧可以离开许都漩涡,不惜舍弃冀州,让人安插校事进来,被主公监视一举一动,也肯答应。

让荀彧务必来一见。

这么说的话,就是俗称的……道德绑架。

杨修看完之后,无语至极。

抬头面色难看,颇为无奈的盯着徐臻看了几眼,嘀咕道:“这还有什么润色可言……”

“光是这几句话,荀令君就不可能不来。”

“一世英名在这。”

他话没说完,徐臻接着嘿然一笑,伸出手按住了他的肩膀道:“另外,让你的父亲去魏郡劝说一番。”

“除此之外,我让崔君与沮授,都去拜会劝说,或许能成。”

杨修下意识的就茫然道:“我父亲?崔君?这些人去劝说真的有用吗?”

徐臻颇为无奈的瞥了一眼,道:“我在大汉这么多年,了这么多钱,维了这么多情,不就是这个时候用的吗?”

杨修等人愕然,要这么说倒是也有道理,崔琰、沮授都曾欠着徐臻的人情。

而且这些人都是心思极其端正之辈,想来不会因为一些好处就帮忙,如果他们都去劝说,那就意味着并非是因为利益。

或许到了西凉来,对于荀彧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不用再纠结于许都之内的曹氏情分与家族大义之间两难。

“那既然如此……”

杨修思索许久后说道:“我觉得不需再润色了,可直接发与魏郡便是。”

“学生附议。”

“不错,值得尝试。”

所有人都同意这观点,并且面带期待,并不觉得荀彧到来,会让他们有所危机,而若是他来到西凉,会带来更多的名望。

同时,还是对曹氏一次不可磨灭的重大打击,跟随了曹氏多年的荀氏集团,将会慢慢在曹氏失位,转而向徐臻。

这其中,又有不知多少人要死。

有多少大势要改变。

……

邺城。

内城荀氏的府邸,深夜无光,荀彧点了油灯伏案在案牍前,凝神而看信件。

他没有轻抚胡须的习惯动作,但也下意识的将手放在下巴上摩挲。

徐臻的书信是从打更的人手中送来,不光越过了校事的监视,还暴露了打更人暗探的身份,随时可能丧生一条人命。

就为了传一封书信过来,信的内容也稀松平常,和以往一样都是在让自己去他那里游玩一趟,只是这一次地点从并州改成了西凉。

西凉路远,非一二月不可到达,并且若带家眷而走,必要有数月不可。

且路途吉凶未知,说不定便会节外生枝,怎么也不会愿意出郡走远门。

虽说现在附近山贼少了很多,时局不至于如此纷乱,但是却也并非安全。

这个安全的考量,不止是担心现在道路上的治安隐患,主要是得考虑自家主公会否愿意让他到达西凉。

荀彧的两鬓,多了不少白发,脸上法令纹也深了许多,仿佛雕刻进了嘴角,严肃且苍老。

手抚胡须时,思绪逐渐深远,这些年权力愈轻,便可明白他在曹魏的地位愈低,在主公心中的分量也就越低。

但他心中还是明白,若是自己想要身份地位,只要和主公去认个错,并且忠心跟随其道路,拥护他日后进魏王之路,依旧会成为重臣。

只是他不敢这么做,家族百年清誉,丢不起祖宗这么多代的忠诚。

荀彧手捧书信,缓慢的放在桌案上,嘴唇轻启,呢喃道:“徐伯文身在西凉,也早看到了这一日,他也明白个中追求。”

“其实当年魏公并非要自立,他也曾是大汉忠臣,满心要的不过是成就征西之功罢了。”

只是迎天子后逐渐才变,但如今荀彧细想后,需要再深思一个事。

这种他一直以来十分信奉的观念,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曹氏虽说不是望族,但也是显赫之家,权势不低。

是过继给大长秋后得的权势,后要脱离宦官为士族,却怎么都挤不进去。

危如累卵的大汉,他应当是早就恨上了,怎么又会在一开始来忠汉呢?

就算是心寒,又何必等到这个时候。

魏公的心寒,只怕是在五色棍的时候、诸侯讨董的时候、王允等当政祸儒的时候,就已经无药可救了。

“唉……”

荀彧深深地叹了口气,这时候才明白,自己可能真不如徐臻那般洒脱通透。

也不像奉孝、志才那般认清自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