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六十六章(2 / 2)

加入书签

但现在形势不一样了,不要说这些直来直去毫无城府的武将了,就是皇帝都已经失势严重,难以对抗士大夫阶层了。

否则万历皇帝怎么会被他们指着鼻子骂,却也只能在乾清宫忍着屁都不放一个,他是真的没办法啊。

而自土木堡一战,执掌兵权的勋贵被蒙古人来了个大杂烩以后,勋贵从此就慢慢衰落了。

为了瓦解勋贵集团的权力,文官以兵部的名义将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全部抢夺了过来,然后将选拔武官的权力和任命升迁的权力也牢牢掌控在了手里。

然后他们大肆扶植任命一些出身低苦的人,经过时间的发展,勋贵终于成为了军队中的吉祥物。

在明末几十年里,北京城大大小小几十家勋贵,虽然都在京营和亲军卫所当中担任了职务,但他们只是徒有虚名而已,根本指挥不了。

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踏进过军营,连明军的盔甲刀剑恐怕都没有见过,却一直在领着朝廷的军饷。

京师的这些勋贵当中,真正名副其实握有军权的就是英国公,从张辅开始,世代提领着京营的军权。

文官们不是没有想过要去抢夺,只是办不到而已,这也算是皇帝最后的遮羞布,留给勋贵最后的颜面了。

可纵使英国公执掌的军权,却也不能随意指挥调动,同样需要圣旨和兵部的文书才可。

之所以会是双方共同执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将官的任免权和军队的粮响供应掌握在文官手中。

这也是朱由校宁愿自己出钱出粮养兵的原因,粮响就是军队的生命线,如果粮响断了,就算你天天和军士同甘共苦、打成一团也没有用。

大太监汪直为何要开创武举制度,因为他在另辟蹊径,企图将这些原本属于皇帝和武官的权力从文官手中夺回来。

可惜的是他失败了,宪宗皇帝的殡天实在是太过突然,没有了皇帝的支持,他一个太监怎么能唱起这个独角戏呢。

到了万历年间,文官、勋贵、武将、太监狼狈为奸,勾连在一起蒙骗皇帝,大量吃空响喝兵血,京营彻底废掉了

历史上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进攻北京时,京师根本没有二十几万大军,京营早就是空盒子了。

京营仅有的那点具备战斗力的兵卒全部被抽调去了南方镇压农民军,陆陆续续有好几万人。

等到了要覆灭的时候,京营里剩下的兵额不是空响就是混吃等死的,连个武器都挥不动,怎么上战场杀敌。

如果京营真的还有战斗力,英国公张世泽也不会只带着自己的家丁去死战了,守卫皇城的,也不会是以御马监的净军为主了。(净军就是太监)

为什么自朱由校编练了羽林军后文官只能干着急?

就是因为他将所有该有的权力全部掌握在了自己手中,羽林军的将官直接听命于他,不用在受到文官的钳制了。

军户出身的陈广,与那些文官素无瓜葛,和其他资格较老的将官不一样,对文官士大夫有一种天然的恐惧感。

背后又有皇帝的铁杆支持,就算是捅破了天,也有皇帝帮他撑着,因此他没什么好怕的,一切完全遵照皇帝的令旨来办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