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章 春节(1 / 2)

加入书签

腊月二十四过完小年之后,林峰的母亲开始忙碌起来,父亲也参和着偶尔帮帮忙。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黄豆是自家种的,石磨是自家制的,上午将黄豆磨成浆汁,下午将浆汁烧开,点上卤水,一会儿的时间变成了豆花了。随后将豆花放到制作豆腐的专用木质模具中,等水排的差不多了之后,上面再压上一块砖头,豆腐的制作便大功告成了。

二十六打糍粑,将糯米蒸熟之后,由三个青壮年利用木棍,在石蛊不停的捣来捣去,直到将糯米捣成糖浆一般,最后再有妇女们揉搓成圆形状,至次打糍粑的工作便算完成了。

二十七蒸肉糕,这也是他们当地的一种特色美食,食材主要是红薯粉,鱼肉,猪肉搅碎之后均匀混合,在上蒸笼蒸上个四五十分钟,肉糕便算是蒸好了。

冬季白天时间本来就短,这几天母亲从早忙到晚,照顾妹妹林珍的任务就落在了林峰的头上了,这个时候的妹妹倒是好带,随便有点什么吃的,她便可以做到一天不哭不闹。

八五年的农村,过年的氛围格外浓厚。村庄里弥漫着爆竹的硝烟味,孩子们在巷子里奔跑嬉戏,笑声回荡在整个村庄。

各家各户的门前都挂上了大红灯笼,窗户上贴着喜庆的窗花。

年夜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嗑着瓜子,聊着天。大人们谈论着今年的收成和来年的计划,孩子们则迫不及待地等着长辈们发压岁红包。窗外的寒风呼啸,屋内却温暖如春。

到了年三十的凌晨,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将村庄照亮如白昼。人们相互拜年,祝福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八十年代的春节,年味浓郁,充满了欢乐和温馨。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春联、窗花、红灯笼高高挂起,一片喜庆的氛围。人们穿着新衣,笑容满面地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祝福声此起彼伏。

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谈笑风生。孩子们兴奋地放着鞭炮,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绚丽多彩。大人们则边聊着天边包饺子,其乐融融。

过年期间,庙会、舞龙舞狮等传统活动热闹非凡。人们逛庙会,品尝特色美食,观看精彩的表演。空气中弥漫着爆竹的硝烟味、美食的香气,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那个年代,虽然物质条件不如现在丰富,但人们的幸福感却丝毫不减。过年的氛围让人倍感温暖,每个人都怀着对新年的美好憧憬,期待着新的一年更加幸福、美满。

不像后世,虽然说物质条件都能得到满足,过年过得却一点年味都没有了,也就那么一两天看起来热闹一点,亲朋之间的走动也少了,很多家庭在父辈们都过世之后,后辈都没怎么来往了。整个社会都看不到八十年代这种人情味了。

除夕守岁,小孩子们都没能坚持到十二点,都倒在父母的怀中睡着了,林峰自己什么时候睡着他自己也不知道。

只知道早上被老妈叫醒时躺在床上,新做的过年穿的衣服早就放在他的床边,林峰快速的穿好新衣服,来到火炉边,先是给父母喊了一声“爸妈新年快乐”。

林父林母每人给了林峰一块钱的压岁钱,并嘱咐他保管好,等开学之后去买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

没一会,母亲也给妹妹穿好新衣服来到火炉旁,妹妹林珍的小嘴就一直不停的嚷嚷去拜年,林父也是被吵得不行,便起身去准备了四份拜年的礼品,吩咐林峰领着妹妹去给四个伯伯拜年。

林峰一只手牵着妹妹,一只手里拎着拜年的礼品,前往四个伯伯家拜年,拜年应该是这个年代小孩子最积极的一件事吧!

因为大部份家庭都准备了一些招待小孩子们喜欢吃的零食,还有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还可以拿到长辈们的压岁钱。

虽然这些压岁钱不受自己掌控,最终都会被大人们收走,却依然阻挡不了他们拜年的热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