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明清治蒙古昭武用新政(1 / 2)
对于漠南蒙古的统治政策,朱媺娖跟郝光明,跟军机大臣、阁臣们做过多次讨论。
大臣们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大明曾经对蒙古的统治政策。
在后世人印象中,大明似乎就是守着边墙,一直被动防御着北方游牧民族南下。
可事实上,洪武、永乐时期,大明是对蒙古高原进行了一定统治的,尤其是永乐时期。
洪武二十五年,明军兵锋抵达斡难河(今鄂嫩河)。永乐四年,大明在斡难河流域设立斡难河卫,管理这一带的蒙古等游牧民族。
斡难河卫在哪里呢?
其东边是大兴安岭,附近是着名的贝加尔湖,周边都是水草丰美的草原,可以说是蒙古族的发祥地。
1206年,成吉思汗就在斡难河一带即大汗位,因此被蒙古人视为圣地。
明初在这里都设立了卫所,其更南方的地方更不必说了。
在后世的一些地图上,甚至认为这一时期整个西伯利亚都属于大明的疆土。
不过,大明对蒙古等草原民族的统治,相较于以前的历代封建王朝,并没有多大的进步。
主要是令各部落归附大明,其首领接受大明的册封。在大明需要时,可以从其部落中征调兵马,协助进行军事行动。
之所以如此,还是受通讯方式、交通条件、治理成本所限制。
让这些草原贵族继续充当封建主,进行相当程度的自治。大明除了接受其朝贡之外,只是从其部落获得一定的兵马,便成了当时最合适的治理方式。
然而,这种治理方式必须要中央王朝足够强大,一直保持对游牧民族的绝对军事压制。
一旦中央王朝国势衰落,军事实力下滑,这些游牧民族就很容易脱离控制,乃至叛乱,反过来南下侵略。
自宣德朝之后的大明一两百年的遭遇,很好的说明了这一事实。
所以,大臣们稍稍考虑了一番,就放弃了恢复明初治理蒙古的政策的想法。
随即,朱媺娖以及大臣们又考虑起清国对漠南蒙古的统治方法来。
自天命六年,努尔哈赤席卷辽东,后金的影响力就扩散到了蒙古草原上。只不过那时后金实力还不强,基本是以结亲、联盟的方式影响辽东的蒙古诸部落。
到皇太极继位,才开始对漠南蒙古诸部落的征服。自1628年(天聪二年),皇太极征察哈尔所属多罗特部至今,已有二十余载。
即便是从皇太极在漠南设立盟旗制算起,也有十余年。
盟旗制对草原民族的统治效果虽未完全显露,却也初见端倪。
清朝的盟旗制不仅使得中央王朝对游牧民族的控制力增强,同时还限定了各旗的游牧区域,对其游牧、耕种及往来都社会生产活动做了限制。
再配合后面在草原上推广黄教,入教者可不纳税的一套,可以说令草原社会秩序比之前稳定了许多。
然而这也大大消减了游牧民族的活力,以及人口增长速度,整体上是妨碍了游牧民族的发展和进步的。
大明如果是普通的封建王朝,没什么特别的,自然还是学清朝这一套去治理漠南蒙古,乃至所有的游牧民族,比较稳妥。
然而如今的大明并非普通封建王朝。
朱媺娖以往来两界的神通,令大明正在大踏步地进入工业时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