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何雨柱晋升(1 / 2)
会议期间,敌我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均实施坚守防御战略,大规模的进攻战斗基本停止,进而转入了小规模作战。
40军5月5日奉命从金华北上,在平嚷一带执行二线反登陆、反空降作战准备任务。
在此期间,118师展现了出色的作战能力,多次完成穿插任务,将敌人阻击在海岸线以外。
8月18日,联合军趁北朝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我军供应困难之机,发起夏季攻势,主要进攻方向为北韩江以东至东海岸北朝人民军防守的阵地,并爆发了着名的“伤心岭”和“血染岭战役”。
战斗持续了近一个月,米军共先后投入12个师,平均每天打出3万发炮弹,却尽在局部地区推进了几公里,是不折不扣的巨大失败。
到了9月18日,为配合人民军作战,我军第一线的第64、第47、第42、第26、第27军积极进行有限目标的战术反击,攻击联合军和南朝鲜军多处阵地。
李向阳被志司从西海岸紧急调回,配合前线部队进行联动作战。
狡猾的米国佬,利用自身优越的火炮射程,对我军三八线的阵地进行反复炮轰。
李向阳指挥四个重装合成营,快速绕至敌人侧翼,打击了米军的装甲目标和远程火力。
但由于志司之前下达的停战命令,因此并未进一步扩大战事。
吃了闷亏的米国佬,本就是不占理的一方,自然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
不过,李奇维也知道了龙国军队中拥有一支重装合成旅。
在这种复杂地形进行小规模作战,118师简直如入无人之境,米军若是想留住他们,至少要派出三倍以上的兵力。
考虑到国内的形势,以及各种原因,李奇维只得压下怒火,命三八线的联合军尽量避战,转而进攻我军的后勤线。
同样拥有高机动性的米军在面对118师时,尚有逃跑的能力,可却苦了南朝军。
短短十日,他们就遭到了118师数次攻击,折损了2000余人。
考虑到接下来的战斗将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为了保障后勤补给能力,志司与国内讨论后,决定成立后勤司令部。
洪副司令员担任后勤司令员后,日夜在我军军各军、师、团的后勤机构间奔波,不断获取我军后勤的真实情况,试图找到一个最佳的方案。
这时,在敌人后方作战的118师引起了他的注意。
“老洪,你可以跟李向阳这小子聊聊,在他的设想中,后勤相当重要。”
司令员给出建议。
洪副司令员给李向阳打去电话,问他对后勤保障的看法。
李向阳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并提到了“联勤保障中心”的概念。
“你的意思是,在国内成立联勤中心,将物资统一调度,配送至后勤司令部,再进行分配。”
洪副司令员得到启发,创造性的提出了分区供应机制。
简单来说,就是把整个供应体系分为“战役”和“战术”两个层面。
从鸭路江到各军后勤部的区域称为“战役后方”,按区域划分成几个分区,由后勤司令部统一管理。
从各军后勤部到前线之间的区域称为“战术后方”,由各军自己的后勤部管理。
国内的物资,首先由后勤司令部统一经过“战役后方”送上前线,送到“战术后方”之后就交给各军的后勤部接手,由各军往下分发到每个战士手上。
随后展开的阵地战,也证实了这一机制的优越性。
“李向阳这小子,脑袋里不知道装了多少东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