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我主江山65(1 / 2)
提点过太医后,温容便离开了静太妃的宫里。
她还是当初的态度——不接受和亲。
后来,静太妃来过上阳宫几次,温容都找了各种理由避而不见。
每日一万落胎药,准时送到静太妃的宫里。
李姝玉不喝,没关系,她会继续送。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她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可没想到,朝会前一日,门下侍郎求见。
门下侍郎赵子昂,静妃一母同胞的哥哥。
从前因权柄混淆,而左相又一直虚设,任右相的左丞相便协管中书省与门下省。
赵子昂虽是门下侍郎,可却也算是在左丞相手下办事。
门下省相较于中书省和尚书省,并没有受到历代皇帝的重视。
所以赵子昂这些年来,虽有实权,却管辖有限,在左丞相之下,只能中规中矩的度日。
近来“荣官赋税”的推行,对本就承蒙祖荫的赵家来说,简直可以说是如虎添翼。
他们本该乘胜追击,在朝中更进一步,可却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来求见。
温容都不知道该感慨他们一家人关系亲厚,还是一家子人没一个理智的了。
赵子昂是为李姝玉的事而来。
他是个儒生,说话慢条斯理,却直中要害。
他们赵家往上数三代还都是开疆拓土的武官,如今倒是全从了文官。
游说的功夫也算是家学渊源了。
他见了温容,说了一车轱辘的话,从和亲对大韶的益处,谈到如今四国的形势。
温容的耳根子都快磨碎了。
“静太妃教养出这样娇蛮无礼,闯下弥天大祸的女儿,本该自省悔过,怎的还叫你这个做哥哥的来当说客。”
赵子昂面无愧色,一本正经道:“陛下教训的是,静婉教女无方也是赵家之过,只是姝玉到底是公主,是陛下血脉相连的妹妹,她若犯了错,臣等终究只是臣子。”
温容差点听笑了。
他的意思是李姝玉没教好肯定是父母的问题,因为父亲是先帝,所以怪罪不了,只能怪到他们赵家头上。
可他们只是臣子,又怎么能管束公主呢?
如此这般,他们固然有错,可先帝和陛下就全然无辜了吗?
问题是……温容气归气,却又觉得他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那你们便该劝着姝玉,把孩子落了。”
赵子昂道:“陛下,这个孩子倘若是由大韶的公主生下,自然是天大的丑事,可若是由西域太子妃生下,那便是两国永以为好最坚实的保障。”
“西域内政混乱,博尔济吉未必就是日后的君王,太子妃若做不了王后,如何谈子嗣是坚实的保障。”
见温容不吃这一套,赵子昂立马改了说辞。
“陛下仁慈,不愿拿姊妹的前程来算计国家的利益,只是事情已经发生,静太妃又说公主一口一个心甘情愿,陛下再横加阻拦,难道不也是一种算计吗?”
“既然公主和亲是算计,不和亲也是算计,那陛下何不化被动为主动,在这份算计里保全公主与大韶的体面和利益呢。”
不得不说,赵子昂这份硬话软说的功夫真是了得。
温容都快被绕进去了。
见她有了松动之相,赵子昂趁机加重了砝码。
“陛下,家父听闻此事,在家中十分难安,原是想以死谢罪,却又觉得如此一来只会叫陛下为难,故而臣才来做了这个说客。”
他高声切切,情绪激荡,“家父已经七十岁了,一片拳拳之心,一生都为着大韶与陛下,臣不忍老父奔走,只是臣必须让陛下明了,这不单是为了姝玉,更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陛下的君主皇权,请陛下三思!”
他提到了赵郡公。
这是在暗示温容,只要准许了这门婚事,赵家上下便会顺理成章成为皇帝一党。
若有他在朝臣中奔走,自然能为温容招来一种老臣的倒戈。
温容亲政需要老臣支持,思来想去,赵郡公确实就是最好的人选。
可她也不想让赵子昂如此轻易地达到目的,遂说了自己会再行思考,便打发了赵子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