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5章 核威慑(1 / 2)

加入书签

站在大唐的视角来看,这几年世界局势的动荡,都是有利于大唐的。

秦国为了打天机,主动放弃了与大唐的海域争端。

然后秦国海军就被打残了,以后也没有能力和大唐海战。

废掉秦国之后,紧接着就是大汉和华夏,天机给予的巨大压力,让这两个国家想尽办法拉拢大唐,希望四大国能联合遏制天机。

虽然现在还没有结论,但是大唐的最终目的,是逼迫这两个国家也在海域上让步,进而让大唐能统治整个海洋。

从这方面考虑,大唐其实希望天机能更强硬一点,从而逼迫华夏和大汉让渡海权拉拢大唐。

所以祝平炎再次找到大唐使者的时候,双方都在试探,想要摸清楚对方的想法之后再出牌。

祝平炎知道大唐态度暧昧,但具体会倾向于什么样的决策,他并不清楚。

从战争角度考虑,获胜者能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大唐更愿意在站在可能获胜的一边。

那么他战斗的决心越坚定,大唐支持他的概率就越大。

但是从国际关系考虑,大唐需要他强大,所以他表现的足够软弱,不敢与大汉和华夏为敌的话,反而更可能获得大唐的帮助。

双方试探了几个来回,半点有用的东西没讲,全是在绕圈子。

不过在这些绕圈子的对话中,双方也试探出了对方的态度。

秦国使者知道,祝平炎并不想妥协,他想要开战,只是还不清楚开战的决心有多大。

但知道了这点,起码就能确定,大唐不需要无条件援助天机了。

祝平炎也渐渐发现,秦国似乎并不打算从战争中获利,而是更关注国际局势。

既然大唐本就不打算通过战争获利,那么即便天机不给任何好处,大唐也不会支持华夏和大汉。

双方都清楚对方的底线,也都掐着底线谈,最后只得出一个不上不下的结论。

天机不会给大唐任何好处,大唐也不会给天机任何帮助。

这么一个没意义的结果,却是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随后大唐使者返回,祝平炎则立刻准备与华夏和大汉的战斗。

首先就是不再给秦军机会,雷兽冲击秦军战线,陆军压上,直接逼迫秦军投降。

在之前局面稳定的时候,这种激进的打法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风险,但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却是可以接受的风险。

如果祝平炎不给任何回应,大汉与华夏不可能只是在嘴上谴责,很大概率会直接出兵。

祝平炎决不允许到那个时候,秦军还能成建制的进攻祝军。

即便秦军殊死抵抗,冲出包围,化为小股部队在诸子百家乱窜,也只是麻烦而已,在这些散乱的秦军重新整合之前,无法对天机本土造成威胁。

而实际上经过长时间的折磨,这些秦军已经没有多少战斗意志了,天机的总攻开始以后,基本上都投降了。

少数顽强抵抗的,则会被迅速消灭。

由于秦军数量过多,即便是投降后被解除武装,祝平炎还是专门安排了十万人管理这些秦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