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地方吏治焕然一新!休养生息之(1 / 2)
第390章 地方吏治焕然一新!休养生息之策!
这个杨荣是谁?怎么突然间就冒出来了?
还一跃直接坐上了百姓监督司主管的位置!要知道,这个位置虽然不算是位高权重,但却绝对是朱允熞心腹才能待的位置!
之前杨士奇也就算了。
毕竟是朱允熞一手提拔出来的,可现在这个杨荣又是什么来头?
朝中大臣仔细思考。
好一阵才反应过来这个杨荣是谁,这不正是今年朝廷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只是当时,这个杨荣虽然颇为出众,但却因为年纪太小,资历又浅,没有被大家重视。
可现在。
却一跃成为了百姓监督司主管。
成为了朱允熞的心腹,自此踏上了仕途之上的快车道。
上一任百姓监督司的主管杨士奇,可是直接跳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可以说离位极人臣的位置,也没有太遥远的步伐了!
可杨士奇才不过二十来岁出头!
但这还不算完。
只见朱允熞又说道:“之前傅友文的位置,便交由杨溥来担任,辅佐杨士奇管理吏部,整顿吏治。”
“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什么情况?!
又是一个姓杨的?!这朝堂之上,姓杨的都快扎堆了!
难道说姓杨就能得到殿下的青睐?
已经有不少官员心中都开始想着,自己要不要也去把自己的姓给改成杨姓了……可他们又怎么知道,朱允熞乃是从后世而来,知道三杨的大名,知道未来的治世能臣。
在此刻就开始培养起来了。
杨士奇经过此前澄城县一事之后,已经于监牢之中悟道,心性大进。
已经可堪重任。
而其他两人则是还依旧稚嫩,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才能够各自担任重要职务,所以朱允熞将两人分别放在百姓监督司主管和吏部侍郎的位置上磨练一番。
假以时日,必然可堪重用!
下方。
百官心中一阵嘀咕,想不明白为何殿下这么看重姓杨的年轻人,但无论如何,大家至少想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殿下极为重视百姓。
这一点,从朱允熞将杨士奇放在百姓监督司。
而随后又将杨士奇升到了吏部尚书就可以看出朱允熞的喜好,重视民生,有明君之相!
一念至此。
不少官员就连背都忍不住挺直了几分,跟着一个相当明君的皇帝虽然很累,可若是做出一番功绩,同样能换来名垂青史的赞誉。
更是能够让子孙后代都享福。
可比当贪官要来得好太多,只是却更为考验官员的能力。
当今殿下,对待贪官的手段十分血腥。
而对忠臣、干臣,则是不吝赏赐,甚至多次破格封赏,这显然是传递出了一个明显的信号,要是朝中的百官连这都领会不到,那简直是半辈子白活了!
“看来……咱们也得想办法做一个好官才行。”
一些奸猾、心思活泛的官员已经开始领会了朱允熞的精神。
打算从明日起就当一个好官。
如此一来,必然能够讨好太孙殿下,获得提拔。
而就在这一进一出,潜移默化之间,大明的吏治陡然就清澈了不少,许多人的歪心思都往心底藏了藏,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已经是一副清高到不行的样子。
在说完人事的任命之后。
朱允熞又开始说起另外一件事。
大明连续几年一来,多次征战,各地基建,已经用尽了大明之人力、物力,朱允熞此次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一行,方才发觉,原来大明的人力、物力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充沛。
若是再这么下去。
或许有那么一丝可能重蹈隋朝的覆辙。
尽管只是那么一丝的可能,但朱允熞也不愿意见到,反正他还年轻,不到十岁的年纪完全可以等待,所谓潜龙在渊,为了腾飞九天之日,朱允熞愿意花一段时间去等待。
洪武朝,本就是在杀伐之中建立起来。
当年北地被打的一片荒凉,老朱终其一生,都在调人口往北边,去修复北边大地的满目疮痍。
而除此之外,洪武朝的战争其实一直没停下来过。
老百姓真正过好日子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大明真正的人口大爆发,还是得等到永乐之后去了,毕竟虽说朱棣成日里在北边浪,但好歹有一个太子朱高炽监国。
帮他处理政务,恢复民力,紧抓财政。
这才让朱棣有了整日在北边打仗的资本。
但现在才不过是洪武年间,甚至连建文时期都没到,大明可用的人力物力,当真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就连开垦荒地,都成了一个麻烦。
更何谈,将更多的人力化作劳力,去工厂打工或者成为基建的劳工呢?
所以朱允熞这些时日的思路已经转变。
不再想着图快,而是稳固当前的局面,好好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奉行黄老之学、无为之治,让大明蓬勃发展一段时间。
还富于民。
在与此同时,也给大明的百姓造孩子的时间。
多多生孩子,扩张人口。
毕竟大明帝国疆域辽阔,区区几千万人,甚至都不足以满足华夏大地的需求,又哪儿来的内在需求去追逐海上的霸权?
于是朱允熞直接宣布道:
“前些时日,孤巡视陕西有感。”
“大明之百姓,过得还是有些太苦了,自大明建国二十余年以来,虽朝堂稳定,百姓安定。”
“但百姓能够享受到的却还是不足。”
“虽国道尚未完成,水利也没能毕其功于一役,却也不能再苦了百姓。”
“大明之政,当是仁政。”
“于是孤打算奉行黄老之策,无为之治,修养生息数年,待大明恢复蓬勃生机之时。”
“再行开拓之事。”
当即。
朝中未免再度一片哗然,不少朝臣正准备大展身手,却听到朱允熞说要休养生息,恢复大明国力。
顿时不由感到心中一阵困苦。
错过了时机,这接下来几年之内,怕是再没有什么能够施展的机会。
只能固收本分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如此又怎么出彩?
又怎么惹得朱允熞的关注?又怎么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地位?
但太孙殿下既然直接宣布了此事。
那就代表着此事根本没得商量,而且朝中有识之士也纷纷理解太孙殿下的所作所为,因为当今的大明,其实就在悬崖边上。
现在回头,反倒是上佳之选。
一味固执的在悬崖边上走下去,倒未必真的会出事,可风险的的确确会增加许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