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一章 总统制?还是内阁制?(1 / 2)

加入书签

北方五省巡阅使文昊的讲话,被刊登在报纸上,报纸一时间供不应求,北方日报的几个分社,不得不加大印刷力度,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全国各地的学校,茶馆,戏院,凡是有人扎堆的地方,都在谈论文昊发表在报纸上的言论。

“巡阅使,在北方日报上的讲话,你们都看了吗,我觉得说的真好,这次安蒙军排除一切困难,进去外蒙,新疆。狠狠的回击了沙俄嚣张的气焰。”一个穿着一件学生装的青年男子道。

“可不是,原本啊我以为,沙俄怎么会轻而易举,就放弃既得利益同意签署平等协议,原来他们的重心不在咱们这里,是在欧洲那边,跟本不愿意与咱们发生大的战事。”一旁的另一个同学也附和道。

“好在北方有文巡阅使这样的领导,不然外蒙有可能就给洋人占了,我觉得我们应该支持他进中央,发挥他治理地方的经验,借助这难得的时机好好发展自身。只有国家强大了,我等民众才会有尊严。”

“支持全国政治协商,和平解决国内争端,不打内战,一心一意谋发展。”随着舆论的发酵,国内民众对地方军阀割据势力,开始越发不满起来。一些知识青年,学生,开始主动上街***,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校园,家门,各地政府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最后不得不通电全国,表明态度支持对话协商,解决国内争端。

随着各地纷纷发出通电,中央政府终于不得不表明态度,愿意与各地方政府齐聚北平,共同协商国家大事。

于是在1913年的10月1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发出通电,定于10月15日,重新组建国会。

并由国会讨论中华民国,具体使用哪种政权制度,

原本清廷退位后,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1912年1月28日由各省都督选派代表,成立临时参议会作为最高立法机关,并选举了正、副议长及全院委员会委员长。

同年3月,临时参议会完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孙逸仙让位于袁世凯后,临时参议院于1912年4月29日迁往北京正式开院。

1912年8~10月北京临时参议会陆续公布了《国会组织法》、《参议院议员选举法》、《众议院议员选举法》等法规。1912年10月2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正式成立,北京临时参议会解散。

第一届国会采用参、众两院制,由274名参议员和596名众议员组成,国会成立后即着手制定宪法。

1913年5月4日,袁世凯借口***发动二次革命,下令解散***,取消438名***籍议员的议员资格,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而陷于瘫痪。

1913年6月,袁世凯又下令停止国会议员职务,实际上解散了第一届国会。同年7月,袁世凯控制的约***议开幕。会议制定了《中华民国约法》。

依据“新约法”,在国家立法机关产生前,由袁世凯控制的咨询机关──参政院代行立法机关的职权。

“大总统,真的任由那个劳什子国会,制定国家政权制度,那样以后做起事情来,畏手畏脚,甚是不利索。”冯国璋坐在袁世凯下首瓮声瓮气的说道。

“国会就是个名头,就是一块遮羞布,谁掌握住了军队,谁说了算,现在这个国家谁说了算,我看啊只有两个人说话算话,”杨度拿着一把折扇把玩道。

“皙子说话,你就不会说全点,让俺老冯听的雾水一头,整个中国就大总统最大,他说话大家都得听,还有谁有大总统的威望。”冯国璋不由装傻问道。

冯国璋其人可不傻,傻也混不成北洋三杰中的“北洋之狗”,他这是在表明立场,以讨得袁世凯的欢喜。

“大总统,您到底想总统制,内阁总理制。”杨度把球又推给了袁世凯。

总统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指由选民分别选举行政和立法机关,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

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在宪法中都规定了总统的职权。与议会内阁制相比较,总统制的特点是以总统为行政首脑,行政机关从属于总统而非议会。

在总统制下,总**立于议会之外,定期由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总统只向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有些国家虽然也设总统,但总统只是国家元首,不兼任政府首脑,内阁由议会产生,只对议会负责,这种情况属于半总统制或者双首长制。美国是最早的总统制国家,也是目前最典型的总统制国家。

总理制,也叫做议会制或内阁制,是一种政治制度。实行总理制的国家政体类似于议会制君主制的政体,与总统制有很大区别。

身为国家元首的总统(或其他称呼)不掌握实权,只拥有象征性的地位,形式上代表整个国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