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利益互换(1 / 2)
事实证明,很多时候朝廷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效率还是相当高的。
头一天晚上,宰执们还聚集在阁老府上推杯换盏,喝的酩酊大醉,次日加税的政令,便从长安出发,向着大乾四处传递开来。
这几年闹灾,百姓的日子本身就不好过。
朝中的大人们脑袋一拍,竟然要加税,百姓的日子变得更加的沉重。
甚至有些村子,直接揭竿而起。只是关中乃是府兵的核心区域,这些揭竿而起的村子,几乎转瞬之间,就被灭了。
村子里的存粮,直接成了府兵的战利品。
一时间,关中之地,人人自危,又无可奈何。
就连当地的豪强都低调了不少。
甚至有些聪明已经开始悄无声息地转移家产和人口。
聪明人之所以是聪明人,就是因为他们不像是百姓,总是看着政令过日子,而是能看清楚政令背后的连锁反应。
就拿加税来说。
如果仅仅是加税,百姓的日子或许咬咬牙还能撑过去。
这些豪强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关键是,总会有人忍不住,借机大捞一笔。
宰执们想的是,让百姓们掏钱,买突厥人的欢心。
而且反正钱不在自己口袋里出,所以要求加税的同时,还规定了期限。以三个月为期,若是缴纳不齐,就处置当地的官员。
当然,加税的钱其实并不算高,一人两千文。
这个价钱,大多数家庭,咬咬牙,拿出小半年的收成来,其实是能交上的,大不了一天两顿饭,改成一顿饭,总归是能顶一顶。
可
凭什么平白无故的因为朝廷的原因,增加他们的工作量?
除非让他们也有利可图。
所以。
几乎刹那之间,民怨滔天。
起先只是小规模叛乱,后面十有八九会有大规模的叛乱出现,所以离开是最佳的选择。
当然,除了那些聪明的有钱人之外,还有无数的百姓抛弃土地,携家带口地逃了。
远在塞外的突厥人一脸疑惑的看着大批大批地逃难过来的汉人,直接懵逼。
什么情况?
我只是要钱,我可没要人口啊?
大乾这是干什么?
不过了?
给我送过来那么多壮劳力过来?
当然,逃难到草原上的汉人其实还是少数,大多数的百姓都是朝着深山逃难的。
可实际情况,也非常的糟糕。
像是河北道、河东道、河南道、甚至岭南这些地方,开发程度相对比较低,人口稀疏,老百姓躲在深山老林或许还有一条活路。
而像是关中一代的区域,就比较凄惨了。
那里因为人口密集,土地开发程度高,其实很多大山都是光秃秃的。
老百姓上了山,其实是连野菜都吃不到,最后的结局十有八九是活活饿死。
……
河北道相对于大乾来说,终究算是相当偏远的地区。
这种劲爆消息一时半会儿还传不到这边儿来。
叶渡也想象不到,圣人身体已经抱恙成这个样子,以至于宰执们,竟然利令智昏到发布这样的政令。
此时他正如火如荼的带领着乡亲们搞建设。
首先是叶渡的威名在逐渐起效果。
毕竟剿灭六龙梁、八臂黑龙,吓得梁山的势力不敢靠近,连沈家都开始变得唯唯诺诺的狠人,跟着这样的大佬混,起码不怕被人欺负。
再有就是叶渡是真的有钱,他的接连不断的撒币行为,深深的刺激了周边儿,大量的藏匿在深山老林里的山民,亦或是破产的流民选择加入叶家。
而叶家的吞吐能力,是相当不俗的。
首推便是叶家的影响力颇大的六龙梁,这里开发相对比较早,不论是青菜种植,还是饲养速生鸭子都相当成熟。
而这两项都是非常需要人手的,所以大量无法安置的百姓,被迁徙到了此地。
现如今六龙梁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人手八千余人的巨型养殖、种植基地,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蔬菜和鸭子饭卖出去。
其次便是刚刚入手的浮水村。
这里作用白洋淀最大的岛屿,可能开垦土地是非一朝一日可以见成效的,但是打渔和加工芦苇是现成的活计。
随着叶渡剿灭了八臂黑龙,这里成为了叶家第二大人口聚集地,大量的外来户落户余此,或者给叶家打工,或者成为叶家的佃户。
最后便是清河村了,这里管理比较精细,想要落户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清河村,这里是以女性为主,想要留下相对比较困难。
所以叶渡便找周围的几个村子协商,让他们吸纳一部分人人手。
同时,与叶渡关系不错的崔玉、杨元亨也开始大规模吸纳流民,给他们提供生产资料,让他们活下去。
而随着人口的膨胀,最先受到影响的便是武力。
叶渡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停的选择。
如今已经有赏金客五百人,民团两千人,而且这个规模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新入伙的张大隗成为当之无愧的民团训练总教头。
百谷堡那边儿是苏灿和刘向二人在操持,原材料由叶渡的商城供应,另外则是赵家裕的收割和四处派人采购。
整体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且影响力越来越大的趋势。
如今的百谷堡,虽然依然在修缮之中,但是纺织业基本上已经稳定,叶渡也不用过度的关心,反正苏灿很稳妥,基本上不会出乱子。
而清河村周围的集市店铺,则由叶大娘亲自盯着,周围的商户也非常配合和支持,基本上不需要叶渡花时间。
叶渡则返璞归真,忙碌两件事。
第一件事儿,就是打井。
现如今地方上的豪强也怕叶渡。
连沈家和八臂黑龙都能轻松虐杀的猛人,岂是他们能对付得了的。
赏金客的打井队一到,各地的乡亲们几乎是夹道欢迎。
至于赏钱,根本不用叶渡担心。
县太爷拿着县库的存货做保证,只要打一口井,就给一口井的赏钱。
甚至作出了承诺,一旦府库的钱不够了,就直接减免赋税。
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叶渡自然非常上心。
第二件事,就是卖粮。
二道贩子的事业坚决不能丢。
虽然现在叶渡有钱了,但是商城该利用的,还是要利用。
每天大量的粮食,从六龙梁、百谷堡、清河村出发,一车车的装满麻袋的粮食直接运输到各个村落。
然后插草就开始卖,乡亲们发了疯一样的过来。
乡亲们能够买到便宜粮食,就不能卖地卖儿卖女。
这是做慈善,也是收拢民心。
为何要直接去村子里卖?
因为叶渡的粮食,早就被人盯上了。
不少商户雇佣了大量的人手,就专门等着叶渡的商队把粮食运到城市。
只要一开始卖,就让他们的人去排队抢购。
然后装车发往外地贩卖,从中赚取差价。
做叶渡这个二道贩子的二道贩子,从中牟取暴利。
这种事情叶渡根本无法忍受,所以便将商队直接开进村落。
当然,辛苦归辛苦,可叶家的名号,却在沧州乃是整个河北道,深入到了千家万户。
不过,指着叶渡自己从商城里买零食出来,补贴民众肯定是不够的。
更多的还需要百姓们搞生产自救,那就是朝廷的事情了,叶渡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