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1章 小邾弄(1 / 2)
翌日,林熙跟秦宇他们分别,带着小闵,驱车前往姑苏。
因为有小闵轮班,林熙他们在当天晚上,便赶到了姑苏城内。
于胖子说得青衣巷,位于姑苏古城,林熙他们下榻后,决定先熟悉环境,养精蓄锐,明天再去拜访。
于是乎,他们来到姑苏古城,先找地方填肚子。
姑苏古城可了不得,且不说它历史悠久,仅凭其浓厚沉淀,便是独树一帜。
据说,姑苏古城是以五千年农耕文化为土壤,三千年吴文化为根基,造就两千五百年的春秋故都,内有一千五百年的佛道文化,一千年的唐代城市格局,八百年宋代街坊风貌,以及明清五百多年的盛世文明。
在这座古城中,有阊门、山塘、平江、拙政园、怡园等五个街区,观前、十全街、枫桥等历史风貌,以及三十多个旧街巷,七十座古桥梁,二十二处古驳岸,六百三十九口古井,二十二座古牌坊,可谓是古意盎然。
而且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故事。
比如说枫桥。
在古人看来,一座寺院只能有一个当家和尚,寒山和拾得两位高僧,便同在一座庙,他们谁作主持好呢?
两位高僧都很客气,推来推去,毫无结果。
以前,庙里只有他两个和尚时,尚且不要紧,待陆续来了一批小和尚,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有小和尚问寒山:“老和尚,今天念哪本经呀······”
寒山说:“应该先问拾得师父······”
小和尚去问拾得,拾得说:“还是应当问寒山师父······”
他们互相尊重,却苦了小和尚,怎么招待香客?买多少香油?派谁去拾柴?这些小问题,让小和尚无所适从,心里一肚子怨气,背后满是怨言。
小和尚的怨言,传到寒山、拾得那里,他们两人会商量,推来推去,还是没有结果。
直到有一天,庙里来了一个农夫,劝寒山和拾得:“两位师父不要谦让了,我来给你们出个主意吧。你们比比本事,本事大的做当家和尚,这样最公平了······”
寒山、拾得一听,是个办法,可是比什么好呢?
农妇指着庙前那条河,说:“这条河上缺座桥,乡亲来往之后能渡河,不方便,还危险,请你们施展法术,变座桥出来,哪个变得出来,哪个的本事就大······”
出家人不打逛言,也不怕寒山、拾得隐瞒法术。
于是,拾得先施法术,把身上的僧衣一脱,往河面一抛,变做了一个桥面,可惜没有桥架支撑,一阵风吹来,眼看就要倒塌,寒山急忙将手中禅杖往河边一插,运起法术,禅杖变成一棵树,树朝对岸一铺,一座桥就稳稳当当卧在了河面上。
农妇笑说:“还是寒山本事大些······”
说着,她抛出一块手帕,手帕化做一朵莲花,然后走上莲花,缓缓升到高空。
寒山、拾得抬头一看,原来农妇是观音法身,寒山只好做当家和尚,那座庙便改为“寒山寺”,寒山那根禅杖,因是用枫树削成的,故而称作“枫桥”。
这些故事过于神话,但也足以看出,姑苏古城之悠久。
林熙他们在古城里,找了家热闹的饭店,要了临河的雅座,叫来店里的小二:“把你们姑苏的名菜,全都给我们上来,越快越好······”
小二却迟疑了,看了看小闵,再回到林熙身上,犹豫道:“客官,这样不太好吧,你们只有两个人,吃得完么,我们分量很足的······”
林熙挥了挥手:“你怕我赖账?叫你上就上,赶紧的······”
见林熙坚持,小二便不再多言,嘀咕一声“有钱人真牛气”,便跑去后面上菜了。
林熙去在冷笑,有小闵这个吃货在,吃穷你们都是轻的。
他这两天,已经充分体会到,小闵这个饭桶的实力,简直堪比饕餮。
就着窗外的夜景,小桥流水,两岸灯火,时而有乌篷船划过,还有背后的喧嚣声,简直热闹的不行,古人说天上人间,可见一斑。
可惜美景当前,林熙却无心欣赏,于胖子只是说,那位极好的雕工师傅,在姑苏的青衣巷,但他一路走来,找人打听,却没有这个地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