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零一章 招人大会(2 / 2)

加入书签

见陈海峰年纪不大,说起话周到客气,众人很给面子地抬手鼓掌。

片刻后,陈海峰继续说道:“正如杨院长所讲,我这次过来是来求贤的。”

“前不久,滨城工业区和计算技术研究所,一块向四机部领导打报告,领导们经过讨论,同意在工业区修建一座半导体研发中心。”

“顾名思义,半导体技术研发中心所做的研究项目,皆是半导体技术有关。”

“在座各位当中,有不少是半导体方面的专家,如果大家愿意以借调的方式前往

半导体研发中心工作,我向大家保证,所有人都能够得到最为优渥的福利待遇。”

“无论是工资奖金,还是过年过节分发的物资,都会比现在更好,更多。”

同样从这个年代走过来的陈海峰,很清楚众人现在的处境和想法。

包括科学院在内一大堆科研单位,未来几年会先后进入到事业低谷期。

从上面得到的资金十不存一。

一大批博士,院士,项目带头人,被迫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

或是去摆摊,或是研究市场需要的商品。

从科学家变成小商小贩,商品推销员。

八十年代初期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诞生于军工系统,科研院所的民用商品不计其数。

电风扇,洗衣机,电视机,塑钢窗,摩托车……

甚至连小孩喜欢吃的冰淇淋,科研部门都会介入研究。

只为了筹集到资金,保证生活和研究能够继续下去。

等到陈海峰将一系列优渥待遇讲完。

会场气氛发生了变化。

杨保国和两名副院长皱起眉头。

资金短缺,院里日子不好过是现实。

可是陈海峰说得条件,未免也太露骨了。

哪里是借调人才,分明是在用重金诱人。

就在刚刚。

陈海峰向众人保证,

愿意调到半导体研发中心的科研人员,月工资不会低于一百五十元。

根据各部门研发进度,奖金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每一项都极具诱惑力。

“老王,你说陈海峰说得是真的吗?即使咱们院长,每月工资也才一百二十块。”

“滨城工业区到底有多财大气粗,能给咱们开一百五十元的基本工资?”

“你们问我,我问谁去?”

“工业城市怎么有这么强的财力支持?”

“没听陈海峰说吗,滨城工业区已经初具雏形,吸引了不少的港商和外商,去年和一个外商签署了将近一亿多美元的商品合同。”

几千名科研人员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不管怎么听,陈海峰说的这些条件都像是天方夜谭。

全国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怎么滨城的日子会这么好呢?

陈海峰语重心长的说道:“同志们,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国家重点培养出的科技人才,我保证到了滨城工业区,大家都能有大量的研究工作可做。”

“不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研究项目,绝对会让你们满意。”

“尊重科学的同时,工业区更会尊重每一个科研人员。”

“难道你们就不想,亲手摘掉自己头上的那顶破帽子吗?”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