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六十八章 我不如你(1 / 2)

加入书签

苏轼的《题金山寺》,是回文诗中的精品,虽然不像他的大多数诗词一样广为人知,但在专业领域,还是有着不低的地位。

这个世界的诗词发展水平远远不如李易熟悉的那个世界,因为此诗的特殊性,它所引起的震动,甚至还要超过那些顶级作品。

不抒情也不言志,纯粹就是为了炫技,不服咬我?

赵修文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才干脆的认输,避免浪费时间。

他固然可以写出一首不输于它的绝佳诗词,但想要写出那一类正读倒读都是诗,意境还不差的诗词,却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甚至他根本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写出来。

如果这首诗真的是出自对面的那位年轻人,那么对方对于文字的驾驭,怕是早已炉火纯青,达到了一种十分恐怖的程度。

景帝表情沉稳,坐在龙椅之上,给人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

百官心中大定,陛下果然是陛下,临时换掉卫司业,原来是早有计较。

齐国三皇子拍了拍赵修文的肩膀,安慰道:“未曾想到李县子年纪轻轻,诗文造诣如此之深,你尽力便可,无须太过在意输赢。”

“遇到一位有意思的对手,我很高兴。”赵修文笑了笑,似乎一点都不在意。

此时,两名宦官已经分别点燃了两人的燃香,齐国三皇子抽了第一根签,第二根自然轮到了景国。

沈相从那竹筒中随意的抽出一根签,扫了一眼之后,便看向两人,说道:“端午。”

以节令为题的诗词其实并不难,每年都会有无数流出,但正因为太过普遍,想要从中脱颖而出,也会变得格外艰难。

殿内气氛安静,百官屏住呼吸,尽量不发出一点声响,赵修文再次闭上眼睛,对于他朝中官员早有过调查,此人作诗之时,喜欢闭目沉思,当他睁眼之时,便是诗成之时。

因为殿内太过安静,所以一阵突兀的脚步声就显得格外清晰。

众人看着李县子走到桌案前,提笔便写,脸上的表情不由的再次僵住。

从沈相宣布题目,到他走向桌案,也不过几个呼吸的功夫而已,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他居然已经想出了一首诗词?

便是他于诗词一道的造诣再高,也不可能不用思考啊!

百官面色古怪,心中暗自感叹,就算是陛下真的早有安排,这位李县子也应该装的像一点,如此拙劣的演技,连他们都骗不过,更别说齐国人了,陛下这一次真的找错人了,换做百官中的哪一位,不比李县子演的更像?

在众人的注目之下,不多时,李易放下笔,心中默念:“东坡先生,再次借您的诗词一用,还请不要介怀……”

那宦官立刻将墨迹未干的纸张再次挂了起来。

百官这一次视线望过去的时候,和刚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

和上一首诗不同,这阙词并未刻意的卖弄技巧,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无数人所承认的主流。

“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短短的几行诗,不仅将端午的民俗展现的淋漓尽致,最后一句更是点睛之笔,佳人相见一千年,这怕是最久也是最真的承诺了吧?

就是不知道这佳人到底是谁,莫非就是他的妻子?

赵修文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开了眼睛,他并未立刻提笔开始书写,而是走过来对李易拱了拱手,问道:“在下赵修文,不知阁下名讳?”

众官员心下诧异,此等时刻,这赵修文不写诗,过来套什么近乎?

“李易。”李易拱了拱手,心道你倒是快写啊,写完了好赶快结束这场无聊的比试,再这么比下去,东坡居士的棺材板就快要压不住了。

“果然如此,李县子,李易,我早该知道的……”

赵修文的脸上没有一点的意外,叹了口气,从袖中取出一本薄薄的书册,说道:“赵某原以为在年轻一辈中,诗才无人能及,直到途径贵国庆安府,在闹市之上随手买来这一本《明月集》,方知坐井观天是多么的愚蠢,自那以后,赵某时常因为读了李兄的诗词而心情激荡,彻夜难眠,想来真正的诗仙也不过如此,一心想与李兄结交,却从未如愿,没想到会在这样的场合遇见,实在是造化弄人……”

赵修文此言,听的百官瞠目结舌。

即便对方是齐人,但百官没有一个人不承认他的诗才,力挫诗鬼王钟,多少景国才子负于他手,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用“坐井观天”来形容自己,这是对李县子多大的称赞?

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在夸耀李县子,并且不吝用词,而他话语之外的意思是----这一场比试,他认输了?

这样的话,景国输了一场,又胜了一场,虽然暂时平局,但却为他们换来了喘口气的机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不如你。”赵修文看着李易,认真说道。

齐国众使臣脸色阴沉,一人正要开口,被那位三皇子看了一眼之后,才将要说的话又咽了回去。

李易心中也是同样的诧异,赵修文当着齐国使臣和景国百官的面说出这样的一番话,大大的出乎了他的预料。

这是遇到粉丝了?

他不得不承认,无论是那位齐国三皇子还是眼前这位,即使阵营不同,他在心里却很难对两人产生丝毫恶感。

“承让。”李易再次拱手。

齐国三皇子对李易点了点头,这才抬头说道:“皇帝陛下,这一场比试,是我们输了。”

从始至终,他都没有询问过赵修文一句话。

随着齐国三皇子这句话落下,朝堂上立刻发出了一阵哗然之声。

谁都没有想过,这一场诗文的比试,居然会是这样的结果。

没有评判,没有争论,李县子干脆利落,赵修文两次认输,赢得如此简单轻松。

在民心低迷之时,这一场的胜利,无疑是一件足以振奋人心的事情,朝廷的面子,也总算挽回了一些。

不多时,百官陆续走出大殿,与此同时,一道道消息,从宫门中传了出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