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7章 波斯王子石像(1 / 2)

加入书签

展区。

此刻一分为二。

一边是赤红如火,带着火辣气息的楚南展区。

另一边。

则是湛蓝如海,充满着鱼米与富庶味道的浙省展区。

今天。

参加本次古玩交流会的古董,两省都是精挑细选,各自呈上了五十件,由两省藏友送上的珍贵古玩。

可以说。

代表着两省民间,最高水准的古玩展示了。

随着台上主持人一声品鉴活动正式开始,两省展区的警戒线被工作人员迅速撤下。

接着。

两省的朋友,便迅速涌入对方的展区。

在里面不时评头论足,指指点点。

时而对身边人高谈阔论。

时而又向身边人小心求证。

更不时打电话,查资料,一副大开眼界,刨根问底的样子。

而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又是时而皱眉深思,时而兴奋大叫,时而质疑连连,让现场的气氛,显得颇为有趣。

毕竟。

这次参加交流的古玩,都比较有地方特色。

而且又没有标注信息。

所以有一种解谜的快乐和期待。

现在。

杨辰身后跟了很多人。

有他的铁粉。

比如老大哥黄荣林,郭馆长,张文予等众。

还有他的追随者。

都是些慕名而来,想一睹风采的古玩发烧友。

另外。

还有一些杭城柳家的支持者。

或者浙省的拥趸者。

他们远远吊在身后,想看一看,这个新晋崛起的传奇捡漏王,倒底有几分真本事。

浙省展区。

浙省不愧是江南富庶之地,鱼米之乡,好东西确实不少。

虽然没有标明信息。

但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东西,在杨辰眼里,没有任何秘密可以隐藏。

比如展台上的一根龙首木棍。

龙首怒而向天。

木棍为褐色,逞光发亮,如同包了一层浆。

而在龙首与木棍的衔接处,缀以一圈长长的彩虹布,让这根龙首木棍平添几分古老和神秘的色采。

如果仅凭目测,没有信息辅助的话,普通人很难想到这是什么。

杨辰饶有兴趣的品鉴者。

不过马上就有好事者向他问道:“楚南捡漏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说来听听呗。”

“对啊,都说你眼光巨毒,一看一个准,说说看,这根龙首木棍,是我们浙省哪个地方的?”

所谓看热闹不嫌事大。

有一个浙省这边的拥趸者者发出挑衅般的质问后。

马上。

那些吊在杨辰身后的好事者,便纷纷带着调侃的语气附和道。

很显然。

对于这位新晋崛起的捡漏王,对方阵营的重要人物,下午楚杭之争,杨柳对决的当事人之一,一些好事者,难免想看看他倒底是绣花枕头运气好,还是真有几分本事。

闻言。

杨辰笑了笑。

没说话。

你们问我就要说?

你们算老几?

我不要面子的?

而杨辰的铁粉和支持者,则是替他回击道:“你们看不懂的话,可以查阅资料,或者请教你们的专家。”

“现在是品鉴时刻。”

“想和杨先生交流?可以啊,先照照镜子,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资格。”

品鉴流程才刚刚开始。

两边就因为杨辰,马上就针锋相对,火药味开始弥漫起来了。

“装什么装?”

“就是。”

“三位国家级的评委,也没你们装啊!”

浙省这边的朋友嘲讽道。

“对于没素质,没礼貌的人,跟他多说一个字,都是浪费时间。”

“没错。”

“想挑事,你们也配?”

楚南省这边的朋友丝毫不让的回应道。

眼看火药味越来越浓。

杨辰出面制止了。

“如果想跟我交流的,接下来的交流会上,各位可以与我畅所欲言。”

“现在。”

“我只想静静的品鉴。”

“各位都是有素质的古玩爱好者,不要被几粒老鼠屎,搞得大家心情都不愉快,那就丢自己家乡的脸了。”

杨辰这番话,并没有特别点出针对某个群体。

但意思很明显。

就是说那几个挑事好事的人。

于是。

那几个挑事者还要再说。

不过浙省这边的朋友,大部耸都是通情达理,有素养素质的。

于是马上让挑事者闭嘴。

毕竟。

挑事者的所作所为,确实是在为家乡丢脸啊!

至于质疑人家的水平?

人已经说了。

想质疑?

可以。

交流会上,畅所欲言。

息事宁人之后。

杨辰继续品鉴浙省展区的古玩。

这次交流会的展品,虽然是民间藏友所提供,但都是压箱底的宝贝,他一个展台一个展台的看过去,直是大开眼界,直呼有意思。

比如一只战国时期的水晶杯。

和现代的玻璃杯,大小造型几乎一致。

却是古人用一整块水晶雕琢打磨而成。

其器形之大,造型之美,工艺之复杂,在当时来说,可谓是巧夺天工,令人膜拜,叹为观止。

可以这么说。

把这只水晶杯放在市面上。

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是一只现代的玻璃杯。

杯身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无纹饰,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

外面的水晶,还比较好打磨抛光。

但里面内壁,就连专家也想不出来,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根据字幕信息。

这只水晶杯出自杭市半山镇战国墓。

在那个时期,也是价值连城,普通的王候将相,根本用不起。

由此可见。

江南自古以来,确实是他妈够富庶的啊!

还有让他顶礼膜拜的竹衣。

根据字幕信息,这是一件来自浙省湖州清代的竹衣。

一种用非常细小的竹子,做成的内衣,或者叫内衬的衣服。是古人夏天炎热之际,穿在身上避暑纳凉,隔汗通风的衣服。

这种竹衣,浑身都是小孔。

确确实实透气。

但也是扎扎实实透光。

男的只穿这么一件出去,虽然有些不雅,但也还算能接受。

如果是一位娇滴滴的美娘子……

那画面实在太美!

当然。

作为内衬,古人肯定是不会单独穿出去的。

好在古代宽袖大袍。

套在其外,也确确实实舒服。

不过。

晚上天人之际。

让自己的娘子穿上这么一件竹衣,稍稍摆几个诱人的姿势,一夜好几次,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

要论性感。

要论情趣。

华国的竹衣,不输现在的比基尼啊!

毕竟。

能穿得上这种竹衣的,都是达官显贵。

材料要求很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