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姓氏合流2(1 / 2)
【姓最开始的时候其实就是各个部落的名称或者图腾,按现在的说法,有点像是我们每个人的祖籍。
为了防止同姓通婚,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可这套东西在人少的时候还能完全区分的过来,部族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很多的旁系。
就拿周朝举例。
周天子姓姬,在得到天下之后,很多姬姓亲贵和异姓功臣都被封为了诸侯。
给他们每人批了一块儿地,让他们自己当“国王”。
这个时候这些被分出去的姬姓子弟相比于周天子来说就成了小宗,而小宗和小宗之间也要有所区分,那拿什么来区分呢?
答案是氏。
比如被分封到了晋、吴等地的姬姓诸侯,从此之后他们就成为了姬姓晋氏、姬姓吴氏。
旁人称呼他们就变成了晋xx、吴xx。
同样的在诸侯国里,诸侯生下了儿子,又有了孙子,孩子多了又要对底下的子孙加以区分。
这时候与子孙相比,诸侯一系又成了大宗,诸侯会把城邑、官职分给儿子们,又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氏。
这些儿子们又可以把乡、亭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们。
这样一级一级套下来,同一个姬姓就可以发展出很多很多氏。
这样的发展就跟树根的生长一模一样。】
朱元璋咂摸了一下嘴,给自家的孩子冠以不同的氏,这一辈一辈下来,到跟现在的字辈一样呀。
这么多年下来形式变了,但是结果反倒没有变。
要说这东西还没有他自己给子孙定下的字辈好用。
一个诸侯国会发展出很多很多的氏,几百年过去,光记这些都让人头疼吧。
【在现在你出去问别人姓什么?一听和你的姓一样,大概率会说一句,咱们500年前都是一家。
姓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凝聚内部,让你自己明白你跟谁是同一脉血缘。
周天子分封的那些同姓诸侯国,这些人互相之间相比起那些异姓诸侯国来说肯定更为亲近。
可随着时间的发展,大家有过合作也成为过仇敌。
战国时期,姓氏为什么慢慢合流呢?
这和大国之间的争斗脱不开关系。
大国崛起,从称霸演变为了灭国,可他们灭的很多国家本身与自己就是同姓,不管怎么说还是有血缘关系的。
直接把人家灭了,在道义上是真的有些不占理。
再说了,虽然是同姓,但是关系是真的很远很远了,大概六七百年是一家,早都不知道过了多少代人了。
与姓不同,氏的作用主要就是明贵贱。
有封地、有官职才有氏,很明显这些人都是出身贵族,都是人上人。
而普通人,压根儿就没有氏。
群雄并立,各个国家打来打去,不少平民子弟凭借自己的才学出了头,而他们没有氏。
如果按照以前的规矩,那所有人都还挺麻烦,毕竟以前当官完全靠血缘,十分稳定。
现在却有一部分有才之人上位,知识慢慢流到了中层,单纯用氏来明贵贱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
所以大家才慢慢的开始姓氏合流,姓与氏的界限也就不那么清楚了。
在这其中,大部分人其实直接把氏当成了姓,只有少部分人才仍旧用家族的原姓。】
在大家看来还是如今方便,要真是变成以前那样的话,那光记人名就难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