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蜀王李恪,燕王与烈日可汗(1 / 2)
灵天阁中,李世民在沉默思考,洛苏也不急,静静等待着,青烟袅袅,檀香弥漫,使人头脑愈发清晰。
良久后,李世民低声问道:“国师,您的智慧通天彻地,为什么您会提出这个建议呢?还请为朕解惑吧。”
洛苏淡淡道:“因为别无他法,漠北的失控是必然的,你是天姿纵横的君王,你驾驭着这个帝国,于是能让他宾服四海,但我绝不认为你的后代同样能做到,你的三个儿子,我都见过,没有一个有这种能力。
但。”
洛苏的身体往前倾了一些,他收起了脸上所有的表情,直直的盯着李世民,磅礴宛如大海汪洋的气势突然出现,他的声音很是低沉但却重于泰山,“天子,如果现在眼前放着一個统治草原的机会,我们却让他溜走,那我们这一生,将是失败的,这是你的失败,也是我的失败,而这种失败,不应该出现。”
李世民深深的皱起眉头,“国师,太难了,就算是汉朝鼎盛的时候,也只能利用西域来钳制漠北。
国师这么说,这代表着国师认可李恪的能力,认为李恪可以承担得起这个重任,这比任何的赞誉都要高,李世民这么多年下来,还从来没有见过国师看人出过错。
这句话就很巧妙,问的洛苏也微微眯起眼来,既而笑道:“你本该是翱翔九天的鲲鹏,我不愿意让你做栖息树枝的燕雀,所以推荐你,你这个问题岂不是最好的回答吗?”
杨妃对自己的身份最是清楚,所以没有任何的非分之想,她也不让李恪有非分之想。
但他是李恪,最像李世民的那个皇子!
在这里,李恪鬼使神差的没有回答李世民自己想不想去,而是转头问了洛苏一个问题,他很是郑重,“恪叩问国师,恪与国师不曾有过半句言语,国师为何会向父皇举荐恪?”
李世民讲的就是现实,如果不是三可汗制度搭配经济控制,能限制漠北部族的发展,李世民就只能依靠亲唐的部族来控制漠北,到了那个时候,一大部族的崛起是注定的,大唐将再次遭遇一个强大的漠北部族,比如现在愈发强大的薛延陀,现在只等双方撕破脸了。
贞观二年,年仅十一岁,改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都督益绵简嘉陵雅眉濛犍邛八州诸军事,比一直受到李世民宠爱的魏王李泰还要受宠。
贞观五年,拜都督秦成渭武四州诸军事,秦州刺史,这可是距离长安最近的几个州。
让功臣和宗室世袭刺史,他试探过几个人,大部分人都表示反对,认为这是祸乱的根源,就算是举出了靖难诸侯的例子,他们也说“心怀利刃,杀心自起,况且人心不古”,仅仅世袭刺史都这样反对,那在哈拉和林册封一个宗王,那遭遇的反对是可以想象的。
李世民闻言立刻收摄心神,又说道:“但恪儿会愿意吗?
洛苏有些难以置信的望着李世民,似乎是奇怪你堂堂李世民怎么问出这种问题,“当初的燕国至少在名义上统治着辽东,现在大唐的蓟城就是前线,依靠燕云十六州来抵御辽东国,你怎么去控制呼伦贝尔?”
就算再重用他,但最后到齐王李玄霸那样也就到顶了。
李恪啊,你要努力,我的蓝图到底对还是错,你是最关键的一步。
他脑子里面没有那种一定要大集权的概念。
经过洛苏这么一讲,李世民感觉的确是这样。
蜀王李恪实际上颇受李世民宠爱,甚至可以说,除了长孙皇后的儿子之外,李恪是最受宠爱和重视的,包括在李渊的武德年间。
武德三年,李恪才两岁,就被册封长沙郡王,和李承乾是一个级别。
而且,李世民皱着眉头说道:“国师,如果要派遣宗王的话,那该让谁去呢?朕心中没有合适的人选。”
蜀王李恪,母亲杨妃是隋炀帝之女,身负两朝皇室血脉,这个杨妃可不是李元吉的女人,那属于谣传。
河间郡王李孝恭这种不用想,让他去安西已经是李世民所作出的最大让步,适合这件事的其实齐王李玄霸,但李玄霸的能力不足以担当这样的重任,况且让李玄霸去漠北吃沙子,他也不忍心。
李世民说的洛苏当然都知道,他没有回应李世民的问道,而是淡淡说道:“在过去的王朝中,曾经有一个王朝,应该说国家,半控制了草原。”
最重要的是!
“恪儿?”
毕竟这个宗王如果无能,那就不可能镇得住那群豺狼,如果宗王强势,那如果统合了草原,一旦生出反心,就会对中原的天子造成威胁。
娘只想看你平平安安的长大,娶妻生子,然后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
而且他虽然不是嫡子,但在这个讲究血脉出身的年代,他比起谁来也毫不逊色。
李恪就是洛苏李世民所有儿子里面,最优秀的那一个,所以洛苏才会提名他。
换句话说,如果皇权受到限制,能够让大唐的国祚延续五百年,在他看来远胜过皇权独尊,却只有两百年的国祚。
恪儿,你不要争。
他会不会认为这是朕在流放他?
这毕竟不是小事,去哈拉和林那种地方,日后相见的时日就太少了。”
李世民突然想到了什么,低声问道:“国师,既然恪儿这么优秀,伱说恪儿能不能?”
相比较起来,南方士族对胡人的误解就更大,因为不了解,而他们这些关陇贵族,就没有这种想法。
李恪闻言,没有丝毫的犹豫,推金山倒玉柱一般跪倒在两人面前,直接砰砰砰的磕了三个响头。
洛苏说的是一种之前未曾出现过的思路,让李世民有些懵,但是转念一想,“国师,刚才我们不是说在哈拉和林设置宗王,现在怎么又变成了呼伦贝尔。”
只要能够让国家长时间的稳定,他就愿意尝试分权。
洛苏知道,李恪知道,李世民也知道。
李世民重复了一遍,然后一下子被沉默了。
洛苏提出了一个人选,“天子觉得蜀王李恪如何?”
现在的李世民不会考虑让他当太子。
眉头直接嗑出了血迹,他的眼神明亮,声音洪亮,“父皇,儿子愿意去哈拉和林,为父皇戍边,为太子兄长戍边,为大唐戍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