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9章 上游战事(2 / 2)

加入书签

“哎收拢士兵,让他们停止抵抗,我们投降!”刘利庵做出了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大明历554年,乾武三年12月20日傍晚19时30分。

刘利庵撤下挂在主堡顶端的军旗,带着残存的8000人走出主堡向明军投降。

这些人中,大部分都包扎着白布,额头、手臂、大腿,放眼一看几乎人人带伤。

明军战士肃然起敬,自动排列成两排,给予了顺军足够的尊重。

张皓也没有为难他们,得到消息后,马上让野战医院收拢这些顺军士兵,还让明军士兵帮忙搬运留在战场的顺军尸体和无法移动的伤员。

江城收复后,远在千里之外的襄樊前线,对轰了好几天的明军,终于消耗了百分之八十的南顺火炮。

临时组建的第2集团军,由老将李季高率领。

到了现代,大明陆军取消了个人特色浓厚的姓氏旗,但李季高除外,除了军旗,第2集团军驻地还高挂着一面大大的李字旗。

这是告诉对面的顺军,你们面对的是当年打断北伐的李季高。

不得不说,李季高在南顺还是很有威慑力的,南顺上游集团军司令赵崇知道对面是李季高后,马上严令一线士兵打起十二万分精神。

或许是年纪大了,李季高的指挥风格逐渐偏于稳扎稳打,这种仗拼的就是硬实力,北明可比南顺强多了。

“过江!”李季高在指挥所内下达了最新命令。

襄樊码头早就囤积了上万艘各式各样的运输船,李季高甚至征收了一些渔船。

襄樊的渡江行动比江城那边大多了,张皓两天的时间才向南岸输送了20多万人,李季高则是在长20公里的江岸上,一次性过江40万人!

李季高的主攻目标也不是卡在正面的襄城要塞,而是把主攻方向放在了襄城两边的沿河工事。

趁着太阳落山,装满士兵的船只快速驶向南岸,明军火炮也在这一刻加大了火力投送。

赵崇虽然通过炮击察觉了异常,但重武器不足的他,已经没有能力阻止正在渡江的明军了,只能靠前线的轻步兵。

但步兵素质超过顺军一大截的明军,哪里是靠着人力可以阻挡的。

18时许,明军登陆南岸。

18时45分,明军突破在襄城以西15公里的一段江岸防线。

18时52分,以北的防线也被明军攻破。

其他战线上的顺军虽然还在抵抗,但坚持不了多久了。

求援或者要求后撤的消息不断传入襄城,赵崇比刘利庵的处境好,他是上游集团军的总指挥,刘利庵只是江城的军事主官,头上还有一个长期呆在应天的上官张昌恩。

所以,赵崇拥有很大的自主性。

见明军攻势如此猛烈,赵崇直接让坚持不住的顺军后退,然后让后方的预备队就地修筑工事。

甚至连襄城驻扎的8万顺军,赵崇都命令他们收拾好行装,随时准备撤离。

苍梧江上游和下游可不一样,下游过了江就是水网平原,直接威胁南顺首府应天。

上游后面是多山的荆楚省,再往西是更易守难攻的西川,战略空间广大,赵崇没必要学刘利庵死磕苍梧江。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