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胜利大阅兵(2 / 2)
其中,西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世、德其索伦邦国布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
罗斯托夫大公阿列克谢,以及昂撒王储爱德华、弗兰斯副总统弗朗索瓦·马丹都亲自赶到了帝国。
没有飞机的时代,这些人要乘坐游轮,耗时数月抵达中洲。
除了他们,很多还拥有独立自主权的国家,也向大明派遣了管理人员。
帝国周围的国家,国家领袖全员到齐。
只不过放眼一看人数有单薄,只有恺加王国的纳赛尔丁汗、以及接受大明帮助而复国的噶图拉什国王拉赫玛里。
还有名义上的朝丽国主李成道和三山国王尚宁。
周晟铭和这些人举行了友好会谈,在这样重要的日子里,双方都不会提及之前的不愉快。
到了3月17日这一天,周晟铭身着衮服出现在皇宫广场。
皇帝立于城墙之上,入目是人山人海的百姓,手中的龙旗底色汇集成蓝色海洋。
眼尖的百姓看着出现在城楼的身影,马上高呼皇帝陛下万岁的口号。
人海中,还有从南方赶来的百姓。
帝国对于南部行省的恢复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没有遭到破坏,或者影响小一点的省份,比如西川、黔州、赣江等,已经全面复工生产,并逐步进行产业升级。
周晟铭站在台前只说了句阅兵开始,没有进行长篇大论。
很快,整齐的陆军方队一一从广场中走过。
这一次,不再是人们熟悉的红色军装的明军,全都换成了卡其色。
早在明罗战争时,前线的士兵就发现,红色这样亮眼的军装,很不利于隐蔽,甚至会成为敌人眼中的靶子。
但当时的朝廷重心在扩军和工业扩张,加上世界主流军服全都花里胡哨的。
朝廷暂缓了新式军服的普及。
是的,军方早就有人设计出一款适合现代战场的军服。
原来上身罩衣的下摆被取消了,保留右衽开口的传统方式,颜色变为了适于战场的卡其色。
军装的变化不是很大,军帽则是完全由钢制头盔取代原来的布帽。
钢盔型制参考了帝国早期冷兵器时代的八瓣盔。
不过帽耳处的盔沿向下垂着,其他方向伸出去的八瓣也不是很长,只是略微带点弧度。
取消了带有礼仪性质的军帽绶带,和任何可能暴露的标志物,比如团龙纹章。
不过为了区分部队,头盔侧边还是根据各部队的传统,喷上了代表荣耀或者名号的标志物。
比如龙骧军的头盔,会在侧边印上一个狰狞的龙头,安北军则是狼头。
被皇帝授予“万岁师”称号的龙骧军12师,还会在龙头下方印上一把利剑。
表示12师的部队永远只会向前进攻。
看着全员换装的明军,不明所以的百姓纷纷吐槽,怎么没有之前好看了。
确实,红色能让人提振士气,战场上更能遮掩鲜血,还能刺激战士们的肾上腺素。
但靓丽的颜色确实已经不适应现代战争了。
不过,头顶钢盔背着行军包的士兵,加上扛在肩头上了刺刀的步枪。
还是给人一种无法述说的煞气。
百姓们适应一段时间后,还是给路过的军阵献上欢呼和掌声。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